观象制器——宋代仿生陶瓷探析Porcelain Design with Observation: Investigation into Bionic Ceramics in Song Dynasty
陈沁
摘要(Abstract):
宋代被称为“瓷的时代”,在理学思想“言理不言情”和文人士大夫“自然超脱”美学观的影响下,宋瓷以温润节制﹑含蓄雅致﹑端庄隽永的理性美见长。在这一时期,极具自然趣味和象征性的仿生陶瓷得到了很大发展,其外在形式师法自然而又不拘泥于自然物象,蕴含着丰富的中国古代造物思想和精神内涵。本文通过追溯宋代仿生陶瓷背后的历史文化,分析其类别和价值,来探究一种兼具理性美及自然美的陶瓷语言表达,为当代陶瓷设计提供一种思路。
关键词(KeyWords): 仿生瓷;宋代陶瓷;理学思想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陈沁
DOI: 10.13958/j.cnki.ztcg.2023.02.017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宁钢.第二届中国中部设计艺术国际研讨会综述[J].陶瓷学报, 2014, 35(1):113-116.
- [2]蔡江宁,王金玲.仿生设计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28.
- [3]中国硅酸盐协会编.中国陶瓷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1.
- [4]郭彧译注.周易[M].北京:中华书局, 2010:304.
- [5]李晓鲁,徐方,李敬玉,等.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取向对宋瓷的影响[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9, 39(2):120-124.
- [6]李砚祖.造物之美:产品设计的艺术与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102.
- [7]肖绚,余斌,李兴华.宋瓷艺术的符号学解读[J].中国陶瓷, 2011, 47(9):31-34+44.
- [8]李超德.设计美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9:64.
- [9]张亚林,姜现甲.中国仿生陶瓷造型设计研究[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 2017:87.
- [10]李砚祖陶瓷艺术的边界与境界[J].陶瓷学报, 2014. 35(1):90-91.
- [11]宋瑞雪.观物取象以柔见长一一宋代陶瓷器物语法特点与意境探微[J].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 2(7):136-138.
- [12]李砚祖.工匠精神与创造精致[J].装饰, 2016(5):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