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世斌;于福义;金志浩;
通过改变物料组分中碳化硅粉料颗粒度分布范围以及改变粒度的含量,研究了其对物料挤压成型流变性能以及挤出坯体密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用粒度相近的粗颗粒碳化硅粉料在挤压成型时易发生液体的析出现象,物料表现出较高的模壁间滑移膜初始剪切应力和低的屈服强度,并且挤出坯体的密度相对较低。粒度分布较宽的含有细碳化硅的挤压物料具有高的屈服值和低的滑移膜初始剪切应力,使物料在模段内容易挤出,且挤出坯体的密度有较大幅度提高。另外,对导致挤压成型流变参数以及坯体密度变化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2007年02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2 ] - 赵明星;魏宇宏;李彬;陆婷婷;杨志杰;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aO-SiO2(含Ag2O)系玻璃,采用差热分析方法研究了玻璃析晶动力学。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工艺简单,Ag2O作玻璃组分,使玻璃产生不同性质;作晶核剂使析晶过程明显,经分析样品为表面析晶,析晶活化能为342.86kJ.mol-1。
2007年02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9 ] - 高雅春;张红燕;郝伟强;张会芳;
采用固相法合成硅铬绿色料并对色料进行了XRD测试,讨论了矿化剂对色料呈色的影响和矿化剂对色料的作用机理,确定了比较适合的矿化剂种类和用量。
2007年02期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1 ] - 王佳;彭兵;柴立元;王云燕;马登峰;
采用胶溶法制备稳定的纳米二氧化钛水溶胶,研究了pH值、胶体浓度、胶溶剂的浓度及制备温度对胶溶效果的影响。用激光粒度仪测定了其水溶胶纳米体系粒度分布,用SEM电镜分析观察陶瓷镀膜表面形貌,用EDX能谱分析测定了其微观成分。研究结果显示,在T=313K~353K、pH=1.2~2.0、胶体浓度0.05~0.3mol/L之间、胶溶剂硝酸和盐酸浓度分别为5%和3%的条件下制备的溶胶较分散稳定。
2007年02期 12-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K] [下载次数:10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5 ] - 马小娥;王敏丽;郭晖;李果;万云飞;翟钢军;
用Acheson法在较低温度下将煤矸石、石英中的二氧化硅与炭粉和锯末引入的碳结合制取高性能的SiC-Al2O3复合材料。进行了理论可行性分析,借助X衍射和SEM,用正交实验,对合成温度、保温时间、碳过量数、锯末掺量和催化剂、原料粒度、矿化剂含量等工艺参数对合成SiC复合材料的影响进行探索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的煤矸石低温合成SiC-Al2O3复合材料是可行的;在合成温度1420℃、保温时间2小时、碳过量10%、锯末掺量6%、原料粒度0.5-0.3mm、催化剂、矿化剂含量为2%的条件下,生成的SiC含量超过50%,SiO2转化率超过90%。
2007年02期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4 ] - 栗海峰;范力仁;王玺堂;
化学热力学分析对无机材料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热力学分析对镁铝氧氮材料的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MgAlON合成温度应控制在1600℃以上;MgAlON只能在很小的氧分压下稳定存在,其合成必须在还原气氛下进行,通常采用埋碳方法;MgAlON与C反应被还原为AlN,试样埋碳烧结时应避免试样与碳直接接触。
2007年02期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9 ] - 尚俊玲;陈维平;刘城;李元元;
采用真空烧结方法制备了SiC多孔陶瓷,研究了不同助烧结剂Al2O3-Y2O3、Si以及不同造孔剂丙烯酰胺聚合物、羧甲基纤维素(CMC)对SiC多孔陶瓷形貌和气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Si相比较,Al2O3-Y2O3更有利于促进SiC的烧结;以Al2O3-Y2O3为助烧结剂的试样比以Si为助烧结剂的试样具有较高的气孔率。
2007年02期 29-3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下载次数:8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