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雪;姚晓;陈悦;
低密度高强度支撑剂的开发与应用不仅有利于非胶化压裂液的使用,尤其对提高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效率有显著作用。以铝矾土为主要原料,添加5%锰矿,在1350℃下无压烧结,制备高强度低密度陶粒支撑剂,并讨论了锰矿掺量及烧成温度对支撑剂诸性能的影响。根据支撑剂的显微结构和孔结构分析发现:掺入5%锰矿有利于生成均匀分布的直径为0.2~1μm棒状莫来石,棒晶发挥纤维或晶须的强韧化作用,显著提高了支撑剂的强度,抗破碎能力达到69MPa闭合压力下破碎率为4.1%;在烧结后期,棒晶的生长速度过快未能有效排除气孔,导致大量晶粒间闭气孔生成,有效降低了支撑剂的密度(体积密度为1.78g/cm3,视密度为3.22g/cm3)。
2008年01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6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154 ] - 潘利;苟立;冉均国;郑吉;
利用X射线衍射(XRD)、吸收光谱、数字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S)分析了真空烧结法制备的掺钕YAG陶瓷的显微结构和掺杂情况。结果表明:制备的Nd∶YAG激光陶瓷物相单纯,晶粒大小分布均匀,大部分晶粒尺寸在5-8μm之间,但晶界残留气孔,透明性还有待提高,与原料粉体、烧结制度有关。同时,掺杂离子Nd3+在晶界和晶粒内部均匀分布。
2008年01期 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3 ] - 张巍;韩亚苓;吴旭;吴嘉希;
为了研究合成β-锂霞石的最佳合成温度,对压成的生料块分别在最高合成温度为1310℃,1350℃,1400℃下进行合成,通过对比不同合成温度下得到的样品X射线衍射图,从而确定出采用直接烧结法合成β-锂霞石的最佳合成温度,并通过研究β-锂霞石的结构特征,解释了其负热膨胀机理。结果表明,在保温时间一定的条件下,合成温度越高,β-锂霞石的相对含量越少,合成β-锂霞石的最佳合成温度为1310℃。
2008年01期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4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56 ] - 孙彩兰;
以异丙醇铝为主要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在多通道管状α-Al2O3支撑体上浸涂成膜。对多通道支撑体溶胶膜浸涂时间、支撑体处理技术进行讨论,选择不同的凝胶干燥温度和干燥方式,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不同干燥制度下薄膜的形貌。结果表明,得到光滑、无裂纹薄膜在凝胶膜干燥过程中对支撑体处理、浸涂时间和温度控制非常重要,采用水蒸气保护下分级干燥方式可以得到质量良好的凝胶膜。
2008年01期 13-1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83 ] - 吕剑明;范冠锋;赵丽媛;李庆利;
电热、气体燃料已取代家用煤炉,使中国医药瑰宝--汤剂中药的推广和使用明显受到制约,我们用陶瓷材料研制出一种无污染热源、自动化控制的中药罐。其独特的双层结构,带回收药液蒸汽装置,电热、温控全自动系统,节能保温,使用简便。
2008年01期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2 ] - 刘玉凤;
人类饰纹可以记录自身的生存经验和文化认识,也可以表达情感或寄托理想。本文通过对秦汉时代陶瓷饰纹发展的考察,研究了秦汉时代纹饰艺术在陶瓷器物上体现的特征、发展规律及其所包含的艺术特质及文化功能。
2008年01期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