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晓虹;叶芬;吴建锋;宋佳;张乾坤;王东斌;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Eu~(3+)-Ce~(3+)共掺杂TiO_2纳米粉体,以亚甲基蓝溶液为目标降解物、用正交试验方法考察了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对掺杂样品的光吸收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XRD、FE-SEM、UV-Vis吸收谱等表征了样品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最佳的实验方案是热处理温度为550℃、Ce~(3+)的掺杂量为0.02mol%、Eu~(3+)的掺杂量为0.2mol%,最佳的外部环境是共掺杂TiO_2纳米粉体光催化剂加入量为0.15 g/50 mL、亚甲基蓝溶液的初始pH值及浓度分别为6.5和10 mg/L。样品的晶粒尺寸在20 nm左右,共掺样品的光催化率明显比单掺和未掺样品的高,且吸收边向可见光红移了53nm左右。共掺样品对亚甲基蓝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式。共掺样品光催化率的提高归因于Eu~(3+)和Ce~(3+)的协同作用,一方面增加有效的空穴电子数;另一方面可使样品吸收更低能量的波长而被激发。
2017年02期 v.24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78 ] - 余超;邓承继;祝洪喜;丁军;刘水旺;樊国栋;冷光辉;
以天然矾土原料为改质剂引入转炉钢渣中,研究了不同矾土添加量对MgO饱和溶解、转炉钢渣碱度及半球点温度的影响。随矾土加入量的增加,MgO饱和溶解度没有发生明显改变,转炉钢渣的碱度逐渐下降,而半球点温度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2017年02期 v.24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0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8 ] - 张悦;詹斌;苏尧;王威;
钛酸锶钡基(BST)陶瓷因其具有较高的峰值介电常数而成为高储能密度陶瓷电容器的主要候选材料之一。研究表明,高致密度的细晶BST陶瓷显示出良好的介电性能。因此,通过制备纳米级钛酸锶钡粉体来获得细晶陶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目标是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级钛酸锶钡粉体,利用热分析(TG-DSC)、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ICP发射光谱分析(ICP-AES)对其进行表征,得到了纯度高、均匀性好的纳米级钛酸锶钡粉体。
2017年02期 v.24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8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49 ] - 赵宇鹏;刘新;彭晓文;王妍月;
在烧结镁砂中加入金属Al粉,单质Si粉和α-Al_2O_3微粉,以Y_2O_3为助烧结剂,经1550℃高温氮化反应可以合成Mg-α-Sialon相。研究了Y_2O_3加入量不同对Mg-α-sialon陶瓷的矿物组成及微观形貌的影响,借助于XRD分析试样中的晶相组成和晶胞参数,采用SEM及EDS对试样断口的微观形貌进行分析与观察。结果表明:随着Y_2O_3含量的提高,Mg-α-Sialon相晶格常数、晶胞体积不断增大。固溶体YAG的形成降低了Mg-α-Sialon的合成温度,促进了氮化反应的进行。当加入5%的Y_2O_3时,Mg-α-Sialon相的晶胞体积达到了最大值0.333430 nm~3,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棱柱状和板状的晶体结构,试样的氮化率达到了15.12%。
2017年02期 v.24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7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2 ] - 郑玉;王森;赵青;张卓;陈祺;
实验以BaCO_3、TiO_2、ZrO_2为原料,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不同Zr含量的锆钛酸钡(BZT)陶瓷。并使用XRD衍射仪、扫描电镜和电容测量仪来分析显微组成、相结构和介电特性。实验表明,随着Zr~(4+)掺量的增加,晶面衍射峰向小角度方向移动,BZT晶粒的生长逐渐规则。介电峰位随着Zr~(4+)增加向低温区域移动。在室温环境中Zr~(4+)掺量为20%时,BZT陶瓷介电常数最大,介电损耗最小。
2017年02期 v.24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0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99 ]
- 王超;乔瑞庆;吴玉胜;李明春;陈立佳;
硅基非氧化物陶瓷SiC、Si_3N_4是最有可能取代镍基高温合金作为在发动机热端部件中使用的高温结构材料。但是,在高温水汽的环境中,硅基陶瓷易受到高温水汽的腐蚀,生成挥发性产物造成陶瓷表面结构退化、尺寸减小,使其在工作环境中稳定性不足。在高温结构材料表面制备一层环境障涂层(Environmental Barrier Coatings,简称EBCs)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该涂层能够在腐蚀性介质、高速气流冲刷等恶劣环境设立一道屏障,阻止或减小环境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提高陶瓷基体的稳定性。本文回顾了环境障涂层的发展历史,并重点对多种环境障涂层体系的性能进行了介绍和评价。
2017年02期 v.24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9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17 ] - 陈沛捷;吴静;
潮汕地区自古就是岭南陶瓷的生产基地,加上区域水系发达和濒临南海的地理优势,潮汕陶瓷大量外销,名声远播海外。潮汕陶瓷的外销始于唐代,主要窑口有潮州窑和水车窑,生产出的执壶、鱼形壶、莲花纹样的陶瓷都迎合了东南亚国家的需求。宋代是潮汕陶瓷外销的黄金时期,以笔架山窑最为著名。在窑址挖掘出西洋人、西洋狗的塑像瓷片,在日本、东南亚、埃及等地也相继发现笔架山陶瓷。《宋史》中也有外商至潮州登陆的记载,可见当时的潮州的陶瓷外贸非常繁盛。元代由于战火破坏、河道淤积、港口变更等原因,潮汕地区的陶瓷生产大幅度降低,并且大多为内销。至明代潮汕陶瓷外贸又得以复兴,借助拓林、南澳的外港优势,形成潮安枫溪窑、大埔高陂窑、饶平九村窑等重要的外销陶瓷生产基地,销售的产品有仿景德镇窑、有东南亚风格、也有潮汕特色的陶瓷,外销范围涉及东南亚、东亚、西亚以及欧洲。清至近代潮汕陶瓷持续外销,漳淋港、庵埠港与汕头港是陶瓷交易的重要外港,潮汕陶瓷与东南亚和欧洲各国建立起广泛的联系,枫溪陶瓷的名号享誉世界。
2017年02期 v.24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4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