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晓烽;肖卓豪;易维民;李秀英;罗民华;汪永清;汪建斌;
采用传统熔体冷却法制备了K_2O-B_2O_3-Al_2O_3-SiO_2玻璃,探讨了组成中B_2O_3替代Al_2O_3对玻璃热膨胀性能、抗弯强度及析晶稳定性的影响。并优选该体系玻璃为刚玉砂轮结合剂,通过分析结合剂材料的特征温度确定了砂轮的烧成温度。研究结果表明,随B_2O_3逐渐取代Al_2O_3,玻璃的热膨胀系数呈降低趋势,强度先升高后降低。当B_2O_3含量为12wt.%时,可获得膨胀系数与刚玉相匹配、强度为117.8 MPa的玻璃材料。该体系玻璃具有较低的软化温度与流动温度,以所制备玻璃为结合剂,在1000℃保温2 h的烧结条件下可制备出性能优良的刚玉砂轮产品。
2017年03期 v.24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5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78 ] - 陈琦峰;金世遇;王慧;曾令可;
本实验采用玻璃粉、石英、滑石、石灰石、TiO_2、Fe_2O_3为原料制备铁钛结晶釉,采用正交实验、单因素实验,研究了釉料配方中氧化铁、氧化钛的量以及烧成温度、保温时间、釉层厚度等因素对釉面析晶效果的影响,优化出最佳工艺参数。发现当釉料配方(wt.%)为:氧化钛10.2、氧化铁4.08、玻璃粉37.76、石英20.41、滑石7.14、石灰石20.14;釉层厚度为1.0 mm,烧成温度为1260℃,保温时间为45 min条件下制备的试样釉面效果最佳。
2017年03期 v.24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0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12 ] - 毛正聪;毛伟杰;
在龙泉青瓷胎体中引入纳米莫来石晶粒作为增强相强化龙泉青瓷,分析了纳米莫来石晶粒的添加量对龙泉青瓷力学性能、物相组成及显微结构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龙泉青瓷胎体中引入纳米莫来石晶粒,通过颗粒增韧和裂纹增韧机理而增加龙泉青瓷的力学性能。当纳米莫来石晶粒的引入总量为3%时,其抗折强度可以达到59.7 MPa,相对于未引入纳米莫来石晶粒的青瓷样品其抗折强度增幅达85.4%。
2017年03期 v.24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5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1 ] - 熊春华;曾瑜;郑乃章;
通过对比社会学调查和考古资料,推测古代慢轮成形技术的发展历程为泥条盘筑、初级慢轮到泥条拉坯、高级慢轮。运用机械学知识对慢轮进行机构运动分析,得出慢轮是一种省力费距离的杠杆;转动惯量与其质量和半径成正比,决定转动持久性;通过配重、车筒提高惯性、稳定性;滑动摩擦力大是其缺陷,影响转动持久性。慢轮是中国古代陶瓷成形技术史上最早的机械装置,其发展存在演变规律。
2017年03期 v.24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8 ]
- 王伟林;
论述了低温快烧颜色釉细瓷的研究过程,其技术关键是采用钠长石作为坯料的熔剂以降低烧成温度,并对工艺过程有关联的技术参数进行了分析。
2017年03期 v.24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4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1 ] - 蒋小良;邓小文;卫佳欢;吴茵琪;苏淑坛;钟月香;易碧华;
提出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日用陶瓷中铅、镉、钴溶出量的分析方法。日用陶瓷样品经4%醋酸溶液浸泡过夜,取浸泡液测试,以磷酸二氢铵-钼酸铵为基体改进剂,直接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在选定的最优测试条件下,铅、镉、钴分别在质量浓度为5-80μg·L~(-1),5-80μg·L~(-1)及5-60μ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0.65,0.55和0.45μg·L~(-1)。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6.8%-104.8%,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4%。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和准确度高等优点,适合于日用陶瓷中铅、镉、钴溶出量的同时测定。
2017年03期 v.24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0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2 ] - 谭黎维;潘薇;李玉平;张家涛;
悬浮密度法是测量陶瓷气孔率最常用的方法,该法利用密度天平测量样品的干重、悬重和湿重,通过计算得到样品的气孔率值。然而,该方法只能直接获得样品的开口气孔率,要求取样品的真气孔率则需预先知道材料的真密度值。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SEM二次电子形貌衬度原理测量陶瓷真气孔率的"PS比色法",利用该法对三组陶瓷样品的真气孔率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与悬浮密度法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前者的结果略小于后者。但采用PS比色法测量陶瓷真密度无需预先知道材料的真密度且较为直观,因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2017年03期 v.24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5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