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 刚玉砂轮用K_2O-B_2O_3-Al_2O_3-SiO_2玻璃结合剂的研究

    董晓烽;肖卓豪;易维民;李秀英;罗民华;汪永清;汪建斌;

    采用传统熔体冷却法制备了K_2O-B_2O_3-Al_2O_3-SiO_2玻璃,探讨了组成中B_2O_3替代Al_2O_3对玻璃热膨胀性能、抗弯强度及析晶稳定性的影响。并优选该体系玻璃为刚玉砂轮结合剂,通过分析结合剂材料的特征温度确定了砂轮的烧成温度。研究结果表明,随B_2O_3逐渐取代Al_2O_3,玻璃的热膨胀系数呈降低趋势,强度先升高后降低。当B_2O_3含量为12wt.%时,可获得膨胀系数与刚玉相匹配、强度为117.8 MPa的玻璃材料。该体系玻璃具有较低的软化温度与流动温度,以所制备玻璃为结合剂,在1000℃保温2 h的烧结条件下可制备出性能优良的刚玉砂轮产品。

    2017年03期 v.24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5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78 ]
  • 铁钛结晶釉的研制

    陈琦峰;金世遇;王慧;曾令可;

    本实验采用玻璃粉、石英、滑石、石灰石、TiO_2、Fe_2O_3为原料制备铁钛结晶釉,采用正交实验、单因素实验,研究了釉料配方中氧化铁、氧化钛的量以及烧成温度、保温时间、釉层厚度等因素对釉面析晶效果的影响,优化出最佳工艺参数。发现当釉料配方(wt.%)为:氧化钛10.2、氧化铁4.08、玻璃粉37.76、石英20.41、滑石7.14、石灰石20.14;釉层厚度为1.0 mm,烧成温度为1260℃,保温时间为45 min条件下制备的试样釉面效果最佳。

    2017年03期 v.24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0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12 ]
  • 纳米莫来石强化龙泉青瓷胎体性能

    毛正聪;毛伟杰;

    在龙泉青瓷胎体中引入纳米莫来石晶粒作为增强相强化龙泉青瓷,分析了纳米莫来石晶粒的添加量对龙泉青瓷力学性能、物相组成及显微结构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龙泉青瓷胎体中引入纳米莫来石晶粒,通过颗粒增韧和裂纹增韧机理而增加龙泉青瓷的力学性能。当纳米莫来石晶粒的引入总量为3%时,其抗折强度可以达到59.7 MPa,相对于未引入纳米莫来石晶粒的青瓷样品其抗折强度增幅达85.4%。

    2017年03期 v.24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5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1 ]
  • 慢轮成形技术发展的机械学思考

    熊春华;曾瑜;郑乃章;

    通过对比社会学调查和考古资料,推测古代慢轮成形技术的发展历程为泥条盘筑、初级慢轮到泥条拉坯、高级慢轮。运用机械学知识对慢轮进行机构运动分析,得出慢轮是一种省力费距离的杠杆;转动惯量与其质量和半径成正比,决定转动持久性;通过配重、车筒提高惯性、稳定性;滑动摩擦力大是其缺陷,影响转动持久性。慢轮是中国古代陶瓷成形技术史上最早的机械装置,其发展存在演变规律。

    2017年03期 v.24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8 ]

专题评述

  • 定向凝固Al_2O_3基共晶陶瓷

    王伟男;刘俊成;

    近年来,定向凝固Al_2O_3基共晶陶瓷由于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成为研究重点。各国学者通过改进工艺,提高温度梯度,使其力学性能不断提高,并且对于陶瓷的凝固理论也在不断完善。介绍了国内外学者的工作进展,并对陶瓷凝固理论进行总结,指出了在保证力学性能的前提下,获得大尺寸的定向凝固共晶陶瓷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2017年03期 v.24 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3 ]
  • 氧化钛光催化材料研究进展

    万萍;包镇红;张权;刘健敏;

    综述了近年来对TiO_2光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简单介绍了光催化氧化原理及TiO_2光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分析了影响TiO_2光催化性能的各种因素及提高其光催化性能的途径,对TiO_2光催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7年03期 v.24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0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59 ]

科研与应用

  • 低温快烧颜色釉细瓷的研究

    王伟林;

    论述了低温快烧颜色釉细瓷的研究过程,其技术关键是采用钠长石作为坯料的熔剂以降低烧成温度,并对工艺过程有关联的技术参数进行了分析。

    2017年03期 v.24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4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1 ]
  •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日用陶瓷中铅、镉、钴的溶出量

    蒋小良;邓小文;卫佳欢;吴茵琪;苏淑坛;钟月香;易碧华;

    提出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日用陶瓷中铅、镉、钴溶出量的分析方法。日用陶瓷样品经4%醋酸溶液浸泡过夜,取浸泡液测试,以磷酸二氢铵-钼酸铵为基体改进剂,直接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在选定的最优测试条件下,铅、镉、钴分别在质量浓度为5-80μg·L~(-1),5-80μg·L~(-1)及5-60μ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0.65,0.55和0.45μg·L~(-1)。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6.8%-104.8%,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4%。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和准确度高等优点,适合于日用陶瓷中铅、镉、钴溶出量的同时测定。

    2017年03期 v.24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0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2 ]
  • PS比色法在陶瓷材料真气孔率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谭黎维;潘薇;李玉平;张家涛;

    悬浮密度法是测量陶瓷气孔率最常用的方法,该法利用密度天平测量样品的干重、悬重和湿重,通过计算得到样品的气孔率值。然而,该方法只能直接获得样品的开口气孔率,要求取样品的真气孔率则需预先知道材料的真密度值。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SEM二次电子形貌衬度原理测量陶瓷真气孔率的"PS比色法",利用该法对三组陶瓷样品的真气孔率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与悬浮密度法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前者的结果略小于后者。但采用PS比色法测量陶瓷真密度无需预先知道材料的真密度且较为直观,因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2017年03期 v.24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5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97 ]

古陶瓷研究

  • 浅谈景德镇明清民间青花瓷的魅力及其艺术特征

    冯绍华;冯琳磬;

    文中对明清景德镇民间青花瓷的特色、发展进行了简述,并阐述了其魅力及其艺术特征。

    2017年03期 v.24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9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78 ]
  • 乾隆时期陶瓷上自然云纹的装饰特征研究

    章婷;石小涛;

    云在中国古代是被尊奉的,云纹因其美好的吉祥象征寓意,成为瓷器上的传统装饰辅助纹样之一,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以乾隆时期陶瓷上自然云纹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乾隆时期陶瓷上自然云纹的特征,讨论了自然云纹在瓷器上云纹应用规律,对陶瓷上云纹的特征予以更好的梳理,为我们现代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2017年03期 v.24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5 ]

陶艺纵横

  • “技艺之间”——对陶艺创作中技术与艺术双重构建的思考

    陈丽萍;王金灿;

    陶瓷艺术是泥、釉、火结合的艺术,它包含多道工序和多种技艺,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反映了陶艺家的思想情感、文化内涵以及时代精神,是陶艺家的技艺美追求的缩影和反射。陶艺家自身的技术能力和艺术修养是创作必不可少的两个主要方面,直接影响陶艺作品的最终艺术效果。本文试图在"技艺之间"探求影响陶艺创作的潜在规律。

    2017年03期 v.24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6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2 ]

  • 葛军作品

    葛军;

    <正>~~

    2017年03期 v.24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3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3 ]
  • 实用新型专利

    <正>名称:氮化硅结合碳化硅陶瓷坩埚的制作方法申请号:CN201610328702.1公开(公告)日:2016.09.28申请日:2016.05.18申请(专利权)人:顾向欣发明(设计)人:顾向欣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氮化硅结合碳化硅陶瓷坩埚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配制混合粉料;(2)配制预混液;(3)配制固化剂;(4)坩埚素坯的制作,本发明的氮化硅结合

    2017年03期 v.24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5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6 ]
  • 技术转让项目

    <正>项目名称:高白高透强化瓷的研制项目介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日用陶瓷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日用陶瓷具有实用性,更注重日用陶瓷的观赏性、艺术性。尤其是高档宾馆用瓷、国家礼品瓷等,要求日用陶瓷具有高白度、高透光度,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

    2017年03期 v.24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7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9 ]
  • 景德镇陶瓷学院中国陶瓷艺术设计研究中心

    <正>中国陶瓷艺术设计研究中心是以景德镇陶瓷学院为依托的科研机构。本中心作为2011年江西省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平台"311工程"立项建设项目,是艺术设计与陶瓷工程技术相互融合的跨学科研究、生产基地,与国内同类院校相比具有鲜明的特色。本中心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日用陶瓷产品设计、陶瓷艺术设计、建筑卫浴产品设计、工业产品设计等一系列创新设计,并将设计与陶瓷材料、工艺紧密结合。运

    2017年03期 v.24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4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