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绘婷;刘振;董龙浩;马磊;谢梅竹;王鹏晓;肖进彬;
分别以煤矸石、石英砂、花岗岩、大理石等硅酸盐质废料为主要原料,以钾长石、Na_2B_4O_7·10H_2O和NaOH为助溶剂,Na_2CO_3和SiC混合为发泡剂制备发泡陶瓷。采用热分析分别确定混合料烧结温度区间,XRD、SEM等方法对所制备发泡陶瓷进行表征,并探究该配方体系的发泡机理。结果表明,以煤矸石、石英砂、花岗岩、大理石等硅酸盐质废料在此配方体系下,均可在较低烧结温度下制备出性能较好的发泡陶瓷。以Na_2B_4O_7·10H_2O和NaOH为助熔剂,在较强碱性体系下能有效降低发泡陶瓷烧结温度。同时,在此烧结温度下,发泡剂Na_2CO_3和SiC协同作用,使发泡陶瓷形成大小气孔相间的封闭孔结构。
2022年01期 v.29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3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周传芳;李蔓华;陆琳;冯青;郑逸飞;
集中供气是指将陶瓷生产线集中在一起,通过一个煤气发生站生产出清洁煤气,再通过管道通向各生产线。清洁煤气与企业自制煤气相比,不仅燃气杂质减少了,而且成分中H_2和CO含量的差值更大。本文针对企业燃气置换过程,通过测定与理论计算,并使用Fluent软件模拟,分析探讨建陶集中供气煤气成分中H_2和CO含量变化对燃烧性能的影响。
2022年01期 v.29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8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万舒畅;何环宇;秦梦黎;刘梦;宋杰光;刘星雨;张丹;
采用热膨胀系数低、热稳定性好且制备成本低的堇青石替代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所用的TiO_2催化剂载体中部分TiO_2,以降低成本提高载体性能是可行途径之一。本研究以蓝晶石、滑石、石英粉为原料制得堇青石粉体,将表面改性后的堇青石粉体浸渍于TiO_2溶胶中,制得TiO_2包覆堇青石复合粉体。研究表明:堇青石粉体经20%草酸100℃处理后,粉体表面较粗糙,平均比表面积最大(5.90 m~2/g),平均吸附孔径最小(4.18 nm),制得TiO_2包覆表面改性堇青石复合粉体的TiO_2层较均匀,牢固程度较好。
2022年01期 v.29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黄弘;黄铭枫;李海东;黄志荣;
提高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性,对高质量建设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具有重要意义。产业人才结构偏离度指标测算结果表明,景德镇的人才结构与陶瓷产业结构还存在着一定的偏离度。基于景德镇立足于试验区建设,须深入推进要素协同、产业协同、区域协同和供需协同;培育壮大试验区建设产业主体,布局"雁阵"产业结构模式;加快陶瓷产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以科技创新平台推进产业技术水平不断升级;聚焦陶瓷产业链锻造人才链,构建陶瓷产业发展新格局;创新人才工作新思路,打造中部地区引才聚才育才用才新样板,进而提高人才——产业结构匹配性。
2022年01期 v.29 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8K] [下载次数:7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爽;贾佳;
景德镇201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全球创意城市网络"的一员,被授予"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称号。作为2007年被国务院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景德镇,是如何实现城市转型与更新的?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是如何助推景德镇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本文以城市更新为视角,对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深入挖掘其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的成功经验,同时理性思考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中存在的诸多制约因素,从而为城市更新提供有益借鉴。
2022年01期 v.29 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7K] [下载次数:1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涂彦珣;杨莉莎;何也;
以多元耦合理论为基础,从环境艺术视角发掘景德镇工业遗产文化景观保护与再生设计中多方面的耦合机制,从景德镇工业遗产文化景观中文化、美学、生态、景观要素之间的耦合机制呈现不同的特点,设定生态修复、景观重塑和功能再生等多个目标。在借鉴国内外一线城市成功案例先进经验基础上,深入研究景德镇工业遗产文化景观保护与再生设计中多元因素之间的耦合关系,并提出适合景德镇工业遗产文化景观保护与再生设计的策略,构建景德镇工业遗产文化景观保护与再生研究体系。
2022年01期 v.29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1K] [下载次数:8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祝佳佳;吕金泉;薛逸达;
文化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被运用于不同的形式,而IP(Intellectual Property)化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与利用文化资源,智慧化活化文化资源能使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智慧化活化文创IP成为新的课题,以案例分析的方式阐述了区域性文创IP活化战略的过程,对相关产业具有借鉴意义。
2022年01期 v.29 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2K] [下载次数:8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