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品昌;
<正>尽管受到国际范围新冠疫情的影响,“瓷的精神——2021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仍然在各界人士的支持与关注下隆重开幕,共计收到了全世界2344件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了陶瓷的力量和温暖。不同国家、不同界别和身份的国内外评审专家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经过初评、复评、终评三轮线上和一轮线下实物评审,对器皿、雕塑、绘画、装置、影像五大类陶瓷作品作出独立评判和学术把关,评出206件入围作品,来源于亚洲4个国家、欧洲11个国家、美洲2个国家、非洲1个国家,国内入围作品遍及北京、上海、
2022年04期 v.29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0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吕金泉;
<正>2021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的平行展“融合——景德镇国际当代陶瓷绘画提名展”已经结束。展览自开展以来,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次展览的主题是“融合”。“融合”是陶瓷材料与当代艺术理念的融合;是陶瓷艺术与时代精神的融合;更是传统陶瓷文化与现代思想的融合。近年来,在艺术家们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推动下,陶瓷绘画的艺术语言、工艺理念、学术思想已形成了较为清晰的研究脉络。本次展览可以说是当代陶瓷绘画的一个缩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下陶瓷绘画的面貌。概括起来,
2022年04期 v.29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6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黄胜;
<正>2021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克服疫情期间的种种困难,终于在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馆如期举行。展览的规模及质量与历年全国性的陶瓷展览相比都算得上最好。此次展览有几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体现了国际化。景德镇陶瓷大学在国际化陶瓷交流方面有深厚的基础,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周国桢、吴天保、吕品昌等教师就参与到国际化的陶瓷展览和学术交流中。学校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与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的院校建立起校际合作关系,
2022年04期 v.29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2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金文伟;
<正>洁白、细腻的高岭土有着良好的可塑性与耐火性,其对瓷的诞生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德国人李希霍芬将高岭土的学术名称译为国际通用的英文“Kaolin”,在牛津词典里,高岭土的另一个英文名是“China Clay”。说明中国人发明的瓷器以及演绎的瓷器史在人类文明进展中扮演了独特的角色和影响力。毫无疑问,瓷的发明和使用改变了世界陶瓷文化的格局,
2022年04期 v.29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5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林洁;
<正>由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景德镇陶瓷大学、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国际陶艺学会等主办的2021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展览,主办方的视野是国际性的,除中国外,展览汇集了美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多国陶艺家的作品;策展人的眼光既青睐知名大家,也关注年轻新秀。展览使用了中性的“陶瓷艺术”名称,而未使用具有一定特指含义但又语意模糊、尚未达成共识的现代陶艺、当代陶艺等称谓,也暗含包容多种艺术风格的策展指向。
2022年04期 v.29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9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菲尔·里德;杨乐文;
<正>在当今全球环境的新形势下,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令人耳目一新。这个展览的特点在于运用一系列当代和传统的艺术形式,促进和发展全球陶瓷文化。因为每个国家的文化都有自己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社会结构。全球文化的发展是每个个体文化带来的整体、可持续、前所未有的进步。“瓷的精神”具有显著的国际化特质,体现了历经千万年的各种陶瓷文化的全球化联系。这表明,在当前全球疫情局势下,还有着丰富的国际合作。这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失去了创新精神,
2022年04期 v.29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齐彪;
<正>当代陶瓷艺术的展览,规模之大,品类之多,层次之高,“瓷的精神”2021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是第一次。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也才四十年的光景,不少人都是亲历者。早期的现代陶艺探索者,如今已经是陶艺界的中流砥柱,也是这次双年展的直接组织者和重要参与者,在邀请展的名单里,不凡他们的身影。所以,大家对中国现代陶艺的过去和现状,仍记忆犹新。“双年展”在景德镇陶瓷大学湘湖校区刚刚落成的“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馆”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200余件陶艺作品入选,
2022年04期 v.29 1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5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夏学兵;
<正>一如果黏土和火种能编造出美妙的故事,那一定是在景德镇和古希腊的神话中。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按自己的形象用黏土塑造了人类;弟弟埃毗米修斯忙着给世间的万物赋予了各种各样的技能:老虎拥有了力量和锋利的爪子与牙齿、豹子具有惊人的奔跑速度、鸟类拥有可以翱翔蓝天的翅膀……每种动物都获得了其赖以生存的独特技能。可能是动物的名目太过于繁多,也可能是埃毗米修斯过于忙碌无意之间的遗忘。
2022年04期 v.29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9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孟福伟;
<正>疫情终有好转,一切将会恢复正常。“瓷的精神——2021年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以下简称“双年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终于在2022年2月底开幕。这个展览,我前前后后从重庆赶来看了三次,每次观展都带着学习的心态,希望从中发现一些细腻且不被人们关注的亮点。第一次是春节前夕,开幕之前我与好友花了大半天的时间,把全部作品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第二次是二月末,应邀参加展览开幕式,随着参观人群“赶场”似地又看了一遍;第三次是八月,
2022年04期 v.29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8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孟胡蝶;
<正>2020年以来,我以锔缮工艺为基础,用陶瓷碎片或废旧家具等综合材料创作了《找碴对缝·回望高岭》(图1)、《不息的循环》(图2、图3)、《永动》等系列作品。因为“找碴对缝”作为锔缮工艺的首要工序,同时以材料的主动性诠释了这些作品的理念,因而被我视为系列作品。如今在回顾与反思间,却发现该系列作品在形式语言、人与材料关系以及实体性三个方面与既有的陶瓷或雕塑概念已迥然有别。一、“找碴对缝”系列作品阐释锔缮,指锔艺和金缮,
2022年04期 v.29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6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饶舜;
<正>当今陶瓷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新时代的各种时尚元素,发展更加多元化,拓展了陶瓷艺术语言的表现空间。笔者认为好的陶瓷艺术作品应该以一种内在观念作为精神内核,并通过形式语言与材料语言更好地传递出来。我想通过自己《折语》系列作品(如图1)谈一下自己的创作感想。
2022年04期 v.29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0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余平;
<正>1986年—1990年,我在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学习了四年。那个年代正是中国艺术处于困惑与探索、守旧与创新交织的年代。作为陶瓷界的“黄埔”——景德镇陶瓷学院,在当时,现代陶艺创作氛围一点也不浓。受学生敬佩的几位先生关注点都落在架上雕塑和城市雕塑的创作上。记得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两位瑞典陶艺家带作品在当时的美术系大楼举办现代陶艺作品展,这是我人生第一次看到与景德镇不一样的陶瓷作品,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件用几片泥板做成的人脸剪影架在钢质材料做的架子上,
2022年04期 v.29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邵长宗;
<正>时代巨变的当下,每个个体与所在的群体都在经历科技所带来的崭新体验。陶瓷作为人类生活中举足轻重的人造物,依然发挥着历久弥新的巨大作用。在科技的影响之下,人类生存的空间边界正在消融,每个个体都可能成为信息与影像的媒体发布端,从而形成巨大的信息网络,将个人与群体从现实社会场景带入虚拟的像素时代。艺术家捕捉时代变化下的瞬间图像,将其转化成创作的素材,从而记录时代变迁中人的某个当下状态,这便是张琨在《画像》中所展现出的敏感与直指人心的能量输出。
2022年04期 v.29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1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于超;
<正>一旦我们认可了某一标准答案,往往也就失去了探索和追问的机会。在创作过程中,我常做这样的思考,以提醒自己不要陷入一贯思维的僵局里,更以此督促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去做尝试。我于2018年创作的青花动画作品《春风如约》,在表现形式上区别于商业性动画,是一般意义上所说的“实验动画”短片。以传统的青花绘画为美术形式,在表达故事的同时强调突出青花绘画的线条表现和瓷的釉色及泥性特征。作品经过泥板制作、动画设计、绘画、烧制、后期编辑等一系列冗繁的步骤得以呈现。
2022年04期 v.29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文倩;
<正>“瓷的精神”2021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在千年瓷都——景德镇开幕,作为陶瓷圣地,这片土地承载着陶瓷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瓷的精神”看似简单四字却饱含深意,以陶瓷为载体传播着匠人、艺术家以及普通大众的人文情怀与精神力量,承载着他们对千年窑火的致敬与未来的期望,延续着千年陶瓷文化精神,这种精神始终嵌含在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食一器中。如果“精神”有一脉相承之说,那么此次“双年展”便是很好的传承与发展体现,让世界感受到中国陶瓷艺术的魅力。
2022年04期 v.29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0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艳慧;
<正>“瓷的精神”——2021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以下简称“双年展”)于2022年2月28日在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馆开幕。这是景德镇第一次在国际范围内以现代语境下陶瓷艺术为主题的双年展。今天的瓷都景德镇,凭借其丰厚的陶瓷文化底蕴、浓厚的陶瓷文化氛围,吸引了越来越多来自不同国家的青年艺术家入驻。当地政府与高等学府联手搭建陶瓷发展平台与空间,以“双年展”为切入点,积极呈现中国陶瓷艺术在现代语境中的发展现状,营造景德镇陶瓷文化艺术氛围。
2022年04期 v.29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1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望;邓婉清;
<正>“拙中见巧,朴中藏华”。此次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的部分陶艺作品,在创作理念上追求“大道至简”、强调“物性”,反对矫揉造作;以“拙”为美、“朴”为贵;崇尚拙朴守真,贬抑巧美华丽。现代陶艺通过“拙朴”的外在形式,返璞归真,揭露事物的本真,达到“道”的境界。一、传统思想中的“拙”和“朴”“大朴不雕,大巧若拙”集中体现中国传统美学特点。“拙”和“朴”是一种审美,中国人重视“拙”与“朴”的美感。“拙”,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释义为:“不巧也。不能为技巧也。”
2022年04期 v.29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5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吴兵先;
<正>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设计,通过对空间、陈设与视传的精心打造达到解释和宣传主题的意图,并使观众能参与其中,达到完美沟通的目的。通过设计,运用空间规划、平面布置、灯光控制、色彩配置以及各种组织策划,有计划、有目的、符合逻辑地将展示的内容展现给观众,并力求使观众接受设计中计划传达的信息。
2022年04期 v.29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1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赵婧;
<正>当今语境下,陶瓷的文化属性、材料属性在文化构建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科技提供了更多创作条件,但工艺与艺术脱节现象日益凸显。本文以作品《回旋》(图1)为例,阐述传统工艺与元素在当代艺术语境下进行的实践探索,包括创作思路、作品制作方式及对当代陶艺的思考。在当代艺术多元文化背景下,陶艺家们在进行陶艺创作时应该更富有实践和探索精神,基于陶瓷工艺学,合理发挥陶瓷材料的优势,推陈出新,创作出符合时代精神并富有文化内涵的陶艺作品。
2022年04期 v.29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8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冯都通;
“瓷的精神”——2021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是中国乃至全世界陶瓷艺术家的盛会。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近年来世界陶瓷艺术的最新成果,同时也紧紧扣住了当今时代陶瓷艺术的动态趋势和文化取向。本文试图通过观展的角度去探寻当下陶瓷雕塑艺术发展发生的脉动,分别从成型、材料、形式及展呈方式四个角度论述参展雕塑的特点和趋势。从而得出“瓷的精神”中的实验精神的取向和时代价值。
2022年04期 v.29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0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彭楠恩;
“瓷的精神”2021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于2022年2月28日在景德镇陶瓷大学盛大开幕。作为国内首次国际性的陶瓷艺术双年展,此次展览相较于以往的陶艺大展,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化景象。在赞美陶瓷艺术的发展的同时,本文也对现当代陶瓷艺术作了一些反思。
2022年04期 v.29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4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谭丹武;
“重复”一直作为具有直接性和张力感的创作语言在当代艺术创作中被使用,陶瓷材料本身所特有的成型工艺和可复制性,为重复性语言表现形式在当代陶艺中的广泛运用提供了一定的前提条件。本文以重复性语言表现形式为切入点,从陶瓷材料的特点出发,论述重复性创作形式在当代陶艺作品中的具体运用,通过对相关作品分析和归类,充分论述陶艺创作者在当代语境下的创作智慧。
2022年04期 v.29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0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郑冬梅;
在传统材料语言的当代转换中,陶瓷这个有着特殊文化记忆的材料蕴藏着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基因,在当代陶瓷雕塑创作上有续接传统的先天优势。在学习西方现代艺术的道路上,中国当代陶瓷雕塑在面对当下的问题时所进行的创作面貌体现了东方的文化精神,积极助力于重拾文化自信,以及在深入挖掘陶瓷材料的本体语言的基础之上,拓展陶瓷材料的外延,将陶瓷艺术推到了“从技到艺”进行观念表达的当代艺术新阶段,并呈现出陶瓷综合材料等新型艺术表达的多种可能性。
2022年04期 v.29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4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