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哲鹏;王梦千;董凯;
化学气相渗透(CVI)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制备碳基及碳化硅(SiC)基复合材料,CVI工艺是实现制备高纯度和高晶粒度SiC基体的SiC_f/SiC复合材料最佳方案。为了优化CVI制备SiC基体的工艺参数,本文主要研究了CVI工艺沉积SiC的动力学机理及数值模拟。对于CVI工艺SiC沉积的动力学,本文提出了SiC沉积过程的反应动力学机理模型,并通过耦合反应器内的流场和浓度场,模拟了甲基三氯硅烷(MTS)在CVI过程中的SiC沉积实验。通过对样品在CVI致密化过程中孔隙率的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比较,表明该SiC沉积动力学模型的合理性。通过模拟获得了在反应器内的速度场和各组分(MTS, CH_3,SiCl_3)的浓度场分布情况,以及预制体致密化过程的密度分布情况。以上SiC的CVI工艺动力学模拟,对未来优化SiC_f/SiC复合材料CVI工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3年01期 v.30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3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纪航宇;陆琳;冯青;
在分析热管散热原理的基础上自制一套CPU热管散热系统,研究在不同纳米流体浓度下热管散热性能的变化情况。通过实验比较和分析,得到热管的最佳纳米流体浓度,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热管的实际散热能力。通过实验制备出CuO-水纳米流体,将其作为热管工质,建立一套热管换热性能的测试实验装置,使用装置并对热管进行换热性能测试。实验的各种参数:充液率为50%;纳米流体质量分数(ω)分别为1%、1.2%、1.4%。并与以水为工质的热管进行换热性能的对比,通过对不同CuO纳米颗粒浓度的CuO-水纳米流体热管实验结果分析发现:热管内CuO-水纳米流体的热传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过多组实验掌握这种特殊性的规律,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使得纳米流体在热管中起到强化传热的作用。
2023年01期 v.30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下载次数:4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璐;
目前,耐黄变性能是评价仿釉基料性能的最关键参数,直接关系到瓷器类文物修复后的保存时效。近几年市场上出现一种名为“瓷器修复专用仿制釉”的进口材料,因其透明度高、固化快、釉质感强,已逐渐被瓷器修复工作者接纳,但目前未见主成分分析与耐黄变性能研究,无法确定其最佳使用范围。基于此,对该仿釉基料展开微观形貌及主成分分析,同时选择瓷器类文物修复中较常用的星皇漆(羟基丙烯酸共聚物)、紫荆花漆(硝基清漆),在不同人工加速老化条件下,通过对色差值ΔE的分析,对比研究该仿釉基料的耐黄变性能。结果表明:相较于常用的仿釉基料,该仿釉基料表现出较好的耐黄变性能,适用于修复后的瓷器类文物在博物馆内陈列展览。
2023年01期 v.30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0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璐璐;李峰林;张国艳;刘颖;肖进彬;
以石英砂和煤矸石为主要原料,采用模压成型法制备管式煤矸石—石英基陶瓷支撑体。通过XRD、SEM、三点弯曲法、压汞法、质量损失法和自制装置对陶瓷支撑体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抗折强度、孔径、耐酸碱腐蚀性、纯水通量等进行表征和测试。考察了原料配比、烧结温度、保温时间等因素对陶瓷支撑体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原料配比石英砂∶煤矸石∶钾长石∶羧甲基纤维素钠∶碳酸钠∶四硼酸钠=53.5∶30∶5∶5∶4∶2.5,在烧结温度850℃、保温时间30 min条件下,可制备气孔率40%、抗折强度9.17 MPa、孔径25μm、耐酸腐蚀质量损失率1.1%、耐碱腐蚀质量损失率3%、纯水通量100.7 m~3·m~(-2)·h~(-1)·bar~(-1)的低成本管式煤矸石—石英基陶瓷支撑体。
2023年01期 v.30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1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