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约稿

  • 以动态发展的视角审视中国陶瓷的研究——以耀州窑为例

    周晓陆;

    <正>【按】2022年10月31日,周晓陆教授受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邀请参加“高校交流专题讲座”,并就西北地区陶瓷文化这一话题接受了专访。周晓陆教授就“中国瓷器动态研究视角”和“耀州窑瓷器的起始时期”两个方面的问题展开阐述。以下内容即是在此次专访的基础之上,整理出来的文本。

    2023年02期 v.30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8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藏族制陶与宜兴紫砂成型工艺的比较

    邱耿钰;

    借助于无轴慢轮用泥片围合成型是一种很古老的制陶方法,但这种看似很原始的成型工艺却同时出现在当今云南的藏族制陶和江苏宜兴的紫砂制陶活动中。它们各自出现的动因是什么?两者之间有无关联或相互影响?这种现象的存在能给我们什么启示以及当代的手工艺该如何发展?这些问题都是本文想要探讨并试图回答的。

    2023年02期 v.30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义井砂器工艺过程分析及对快烧砂器起源的探讨

    李雨花;

    快烧砂器近几年迅速消失,但它曾经是中国产煤区广泛流传的砂器烧制形式,正是由于普遍而廉价,历来对其来龙去脉缺乏深入研究。义井地区的快烧砂器烧制早在十年前就已经消失,但是通过对其以及其他地区快烧砂器的成型工艺、窑炉结构、烧制工艺等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义井砂器生产工艺是从普通陶瓷烧制方法向快速烧成过渡的中间阶段,正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后来流行于大江南北的活动窑盖型快烧砂器炉灶。

    2023年02期 v.30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陶瓷艺术评论

  • 形质神的熔融——王修功的釉彩幻象

    林洁;

    <正>对于艺术品的解读,正确的方法应是重建出这些作品产生时的位置与立场的空间~([1])。因此,对陶艺家王修功作品的解读,必须回溯他半个世纪的从陶生涯:1957年至1979年的产业阶段、1980年之后的艺术创作阶段。第一阶段,他被誉为中国台湾陶瓷工业拓荒者;第二阶段,他在作品中实现了形、质、神的熔融,对现代陶艺的内涵进行了丰富和拓展。

    2023年02期 v.30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9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材料、物与过程的“在场”——吕品昌艺术的转向与启示

    夏学兵;

    <正>一2020年10月17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了“炁象·埴象——马路&吕品昌的艺术”双个展。本次展览是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2020年度提名展,此次提名展以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在艺术创作领域取得的成就为标准,也代表着他们近阶段学术思考与艺术创作的新趋势,是对被提名的艺术家的肯定与褒扬。

    2023年02期 v.30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0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埋头奉献的传薪者——龚龙水

    齐彪;

    <正>【按】龚龙水,笔名沙翁,男,1939年4月出生于江西南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高级会员,景德镇红楼圆梦艺术中心主任。1962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中央美术学院)陶瓷美术系,任教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受教于古彩大家段茂发,有着扎实的传统古彩艺术根基。大学教龄50余年,为古彩艺术的文化传播和艺术传承辛勤奉献,是一位对陶瓷艺术教育事业贡献卓越的陶瓷艺术大家。

    2023年02期 v.30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2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既古又新 则妙则神——浅谈方氏古彩的艺术特征

    方曙;

    <正>【按】方复,1941年生,江西都昌人,中国轻工业首届“大国工匠”,中国陶瓷艺术、设计、教育终身成就奖获得者。1959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中专,1965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本科。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原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专业教研室主任。

    2023年02期 v.30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7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陶瓷美术

  • 媒介与传统——当代陶瓷雕塑的发展研究概述

    邵长宗;

    近70年是中国当代陶瓷雕塑发展的重要历程,分别经历了现实主义、新表现主义和观念主义等几个重要阶段,并在各个时期体现出了不同的创作风貌与时代风格,以及以陶瓷材料为媒介的雕塑创作在面对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潮流时所展现出的应对策略。在这一历程当中,创新性的运用传统文化资源与创造性的发展当代陶瓷雕塑艺术,艺术家们融会贯通地将两者科学、有效地结合,造就了70年的当代中国陶瓷雕塑艺术的伟大成就。媒介与传统的结合,不仅是对过去的经验性总结,更是为未来中国陶瓷雕塑艺术发展指明了道路。

    2023年02期 v.30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6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合”而不同——从“双年展”看当代陶瓷材料的运用

    周和花;

    2022年2月底,千年瓷都景德镇为我们送来一场隆重的陶瓷盛宴——“瓷的精神”2021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在展览中,共选取了来自全球各地的206件陶瓷艺术作品。这些入展作品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探索与创新,呈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多元化景象,是陶瓷工艺技术在当代美学思想下的新转化,反映了传统陶瓷艺术与时代审美的融合,体现了百花齐放的包容精神与百舸争流的奋进精神。本文以陶瓷的材料“泥”为切入点,从原始泥料的直接运用、绞胎工艺的创新延用、新型材料的综合运用三个角度出发,得出当下陶瓷装饰的鲜明特点和动态趋势——“合”而不同的结论。

    2023年02期 v.30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0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家窑彩陶艺术探微

    冯绍华;

    中国的彩陶文化源远流长,风格朴实、粗犷,距今有7000余年的历史。作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马家窑文化彩陶作为新石器时代陶器的重要代表,纹饰独特,线条流畅,布局合理,色彩搭配适当,是研究史前人类活动的重要参考和灵感源泉。本文对马家窑彩陶历程发展、马家窑彩陶造型和纹饰的再认识,以及彩陶纹饰在当代生活陶瓷上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回顾与分析阐述。

    2023年02期 v.30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7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墨彩描金装饰艺术研究——以周湘浦、夏忠勇作品为例

    吴孟熙;

    墨彩描金是一种釉上彩瓷工艺,它在墨彩的基础上,融入矾红、描金,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装饰艺术。本文旨在研究墨彩描金装饰艺术的魅力,从历史传承、人文思想、匠心工艺三个方面呈现墨彩描金装饰艺术中所蕴含的美学,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其艺术价值。

    2023年02期 v.30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2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当代高温颜色釉绘画的唯美主义取向

    徐亮;

    高温颜色釉绘画是陶瓷艺术的一种创新形式,它的出现和发展既有偶然性,亦有必然性。和其他绘画艺术形式相较,其更能凸显绘画性元素的唯美意味。在当代艺术语境中,高温颜色釉绘画能够体现出陶瓷艺术的唯美主义独立身份和艺术价值,它以别具一格的绘画性语言拓展了当代陶瓷艺术的形式边界,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从唯美主义的本质内涵出发,探讨绘画的形式语言、当代文化语境和现代艺术观念等几个方面的问题,阐述高温颜色釉绘画中的唯美因素和意境表达,以及高温颜色釉绘画唯美主义形成的原因及现实意义。

    2023年02期 v.30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0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清代外销青花瓷装饰元素的应用与创新

    王雯馨;

    清代外销青花瓷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具有观赏性,能为人带来审美体验。而清代外销青花瓷装饰元素的科学运用是提高青花瓷美学价值的重要构成要素。为提高对清代外销青花瓷的认识,需要积极分析清代外销青花瓷装饰元素,了解清代外销青花瓷装饰元素的应用要点,便于更好地使清代外销青花瓷装饰艺术焕发出现代色彩。

    2023年02期 v.30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2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陶瓷设计

  • 基于感性工学和语义差异法的陶瓷用户体验设计研究

    于清华;

    本研究应用感性工学和语义差异法,从视觉和触觉维度探讨用户的使用体验。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斯堪的纳维亚公司的陶瓷产品的测评,从设计角度提出策略:如何遵循用户体验进行陶瓷产品设计创新。在具体的设计研究阶段,首先,对30位斯堪的纳维亚的陶瓷产品设计师进行访谈,确定了用来测评的14个样本;然后,采用语义差异法设计量表收集数据,39位被测者参与了样品的评估和访谈,将所收集到的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降维和分类,最终获得三个主成分矩阵。分析认为:具有积极的触觉感知和触觉记忆、易用性的陶瓷产品能够增强用户体验;积极的视觉体验可以通过陶瓷产品简约的造型和时尚的装饰来实现。

    2023年02期 v.30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9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景德镇陶瓷主题的文化电子服务地图结构与设计原则分析

    何科丁;

    本文以景德镇文化中的陶瓷主题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与田野考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电子地图与文化地图相结合,分析景德镇陶瓷文化的样貌特征和内在精神,提出景德镇文化电子服务地图的结构层次包括物质层、人文层及用户层三个方面,总结归纳景德镇文化电子服务地图的地理特性与艺术符号的双重认知、能指再现与所指表达的创新再设计、配套设施与共同想象的情感展示三个方面的设计原则。

    2023年02期 v.30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1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传统陶瓷在公共艺术中的应用探析——以宜兴陶瓷为例

    张丽;李宪锋;

    作为现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公共艺术已经融入了人们生活的环境之中,彰显着社会时代的精神面貌。随着陶瓷艺术的发展,传统陶瓷走出了室内,但并不单纯地走出,而是结合公共空间环境再次发展,设计制作出更好的作品,在公共艺术中发挥重要作用。宜兴陶瓷作为传统陶瓷之一,它的创新发展与时俱进。以宜兴陶瓷作为案例,将进一步拓展传统陶瓷在公共艺术中的应用。

    2023年02期 v.30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5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观象制器——宋代仿生陶瓷探析

    陈沁;

    宋代被称为“瓷的时代”,在理学思想“言理不言情”和文人士大夫“自然超脱”美学观的影响下,宋瓷以温润节制﹑含蓄雅致﹑端庄隽永的理性美见长。在这一时期,极具自然趣味和象征性的仿生陶瓷得到了很大发展,其外在形式师法自然而又不拘泥于自然物象,蕴含着丰富的中国古代造物思想和精神内涵。本文通过追溯宋代仿生陶瓷背后的历史文化,分析其类别和价值,来探究一种兼具理性美及自然美的陶瓷语言表达,为当代陶瓷设计提供一种思路。

    2023年02期 v.30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6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国外陶艺研究

  • ANTIPODES

    布鲁斯·丹纳特;

    <正>In the Greek definition, ‘Antipodes’ means “having the feet opposite.” As an American artist working in China,the experience made tangible meditations on our collectiv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with respect to culture,politics,and ways of navigating these current times.To meet and work with Chinese artists has brought profundity to my art and life.Just as the term,

    2023年02期 v.30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6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历史遗产与国家印迹:俄罗斯皇家瓷器工厂发展释源

    韩禹锋;杨阳;

    俄罗斯皇家制瓷工厂(Imperial Porcelain Factory)作为俄罗斯最悠久的瓷器生产厂,近三个世纪以来,创作了许多形式和意义极具代表性的瓷器;其工厂的变迁,也成为俄罗斯社会发展的缩影,笔者从历史遗产和国家社会发展的维度进行释源,以期能为俄罗斯陶瓷研究提供参照。

    2023年02期 v.30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2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身份认同视域下的苏联前卫陶瓷设计革新

    张红霞;沈晗丹;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成立初期,以促进新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为目标,诞生了极具革新性的苏联前卫陶瓷设计,包括富有浪漫主义革命精神和前卫平面艺术特点的苏联革命宣传瓷,融合俄罗斯民间艺术传统与现代艺术观念的苏联民族文化宣传瓷,以及重视抽象几何元素与纯色色块动态空间构成的苏联抽象先锋派陶瓷。苏联前卫陶瓷从陶瓷设计的主题、造型、结构和装饰等多维度进行了先锋探索和重要变革,并特别展现出以设计革新来实现对内凝聚民族力量、促进国家统一和对外塑造新的国际文化形象之重要身份认同价值,具有重要历史影响力和当代启示意义。

    2023年02期 v.30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8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跨文化视角下中日伊万里瓷博古图设计特征的比较研究

    刘乐君;方安豪;

    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相同主题的图像表达在不同地域的瓷器上会呈现不同的设计特征。本文以中国伊万里瓷和日本伊万里瓷上的博古图为切入点,探究两者的设计特征。中日伊万里瓷上博古纹饰的产生和流行,与明晚期的文人尚古之风,以及在荷兰东印度公司推动下的中日陶瓷的海上贸易与市场竞争等因素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以跨文化视角来解读中日伊万里瓷上博古图的题材设计与工艺设计特征之间的异同,能为传承与发展陶瓷文化提供借鉴思路与方法。

    2023年02期 v.30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0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陶瓷文化

  • 乾隆御制瓷枕诗的文化叙事与器物之喻

    李兴华;刘海楠;

    乾隆一生以诗歌为伴,在乾隆的几万首诗中,咏瓷诗有近200首,写瓷枕的诗计21首。瓷枕诗的描写多与梦境有关,梦里出现的人物皆为华夏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乾隆通过梦境表达了对良贤的渴望,也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人生世事的思考。从器物叙事的角度表现了乾隆对中华文化的熟知和对华夏文化的高度认同。同时,乾隆从审美角度对瓷枕进行描绘,赋予瓷枕质朴的品德并抒发自己的情感,给后人以警示。在乾隆诗中,瓷枕作为幻化的媒介,不仅能沟通天地,也是进行文化叙事的物质媒介。

    2023年02期 v.30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改革开放以来景德镇薄胎瓷工艺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的整理与研究

    况立;陈宁;

    本文通过对景德镇薄胎瓷工艺的调查与研究,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熊国安的口述史料,对改革开放以来景德镇薄胎瓷工艺的发展演变作了分期研究,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即1978—1986年的恢复期、1987—1995年的发展期、1996—2004年的过渡期、2005年至今的创新期,并分别总结分析了这四个时期景德镇薄胎瓷工艺的发展特点。

    2023年02期 v.30 9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1K]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文科”背景下陶瓷话语体系建构

    朱昱;

    本文针对“新文科”背景下建构中国陶瓷话语体系的问题,分别从“新文科”在陶瓷领域的发展情况、必要性等方面做了阐释。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学科领域之一,陶瓷话语体系的建构需要回归陶瓷研究现实逻辑的学术本质,并基于当前陶瓷发展的现实逻辑研究陶瓷问题。对于“新文科”理念下应该如何建立陶瓷话语体系,则需要从陶瓷本体话语出发,在知识系统表述与传播话语体系方面下功夫,建构面向当代中国陶瓷发展的现实逻辑和陶瓷问题的话语体系。

    2023年02期 v.30 104-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3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化自信视角下陶瓷文化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刘广英;甘桂琴;

    文化自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的决定因素,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坚实依据。本文在分析瓷器文化内容于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和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中所占比重的基础上,揭示了在中学历史课堂上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瓷器文化的重要性:有助于落实课程标准要求;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继承和发扬瓷器文化。进而提出从开设校本课程,营建特色校园文化氛围;丰富教师知识素养,建立“大文化视野”观;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等三个层面提升中学生文化自信的具体策略。

    2023年02期 v.30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6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古彩制瓷技艺:非遗“现代传承人”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朱辉球;

    通过现代学徒制将非遗古彩制瓷技艺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非遗文化传承和培养专门技能人才中的独特作用。建立非遗特色课程体系,探索非遗传承教育融入职业院校,着力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有效路径,推动非遗传承与职业教育同频共振,使非遗古彩制瓷技艺得到有效的传承。

    2023年02期 v.30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9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陶瓷史论

  • 河北崇礼太子城遗址出土瓷器来源考

    王一丁;

    2017年~2018年,河北崇礼太子城遗址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宫廷用瓷,其中,有北宋汝窑瓷、金代定窑瓷、金代类汝瓷,其余分为化妆白瓷、黑釉瓷、酱釉瓷以及绿釉瓷和黄釉瓷。通过汇总与分析,可将其来源分为战争掠夺、土贡、朝贡、宫廷购买等四种。而不同来源的瓷器在窑口、器型、用途上也有所不同。文章运用二重证据法,将考古资料与文献记载相结合,探讨了太子城的性质以及金代宫廷用瓷来源情况。

    2023年02期 v.30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6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江浙地区出土陶瓷质半圆形器研究

    修永祯;

    江浙地区的战国越墓中出土了一类陶瓷质半圆形器,学界对其用途和命名争议不断。文章以墓葬与窑址所出土的陶瓷半圆形器为出发点,对其出土方位、伴随出土物与先秦时期的生活习惯等内容进行分析,认为该类器物应为仿镇明器。这类器物多出土于贵族墓葬中,明确这类半圆形器的用途对于进一步研究春秋战国越地的随葬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02期 v.30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艺术家茶座

  • 当代景德镇著名陶瓷艺术大家——王锡良

    方李莉;

    <正>【按】王锡良(1922-2023),男,原籍安徽黟县,1922年2月生于景德镇。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美术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书画院院长。其幼年家境贫寒,12岁辍学随叔父王大凡(“珠山八友”之一,景德镇陶瓷美术名家)学绘瓷画。1952年进入景德镇美术合作社,2年后转入景德镇工艺社,随后进入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从事陶瓷美术创作、研究。1959年被景德镇市人民政府首批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1979年被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为景德镇市首位获此殊荣者;1987年被评定为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199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2023年02期 v.30 127-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陶瓷工业》“陶瓷艺术研究”专刊征稿

    <正>《中国陶瓷工业》是由景德镇陶瓷大学、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共同主办的一本陶瓷类综合期刊,创刊至今30余年,有着较高的社会知名度与行业影响力。为适应陶瓷艺术学科新的发展需要和更好地促进我国现当代陶瓷艺术文化传播与交流,期刊编委会决定自2022年下半年始,有规划地对《中国陶瓷工业》(双月刊)进行内容调整,开辟“陶瓷艺术研究”专刊(2022年第4期8月号首刊),并逐步将其打造成为一本具有当代性、前沿性、学术性并兼顾国际性和民族性的陶瓷艺术研究专门期刊。

    2023年02期 v.30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7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彩瓷》

    叶佩兰;

    <正>~~

    2023年02期 v.30 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6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