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 基于轻量化网络的陶瓷辊道窑火焰图像识别方法

    朱永红;杨荣杰;段明明;

    针对热电偶在陶瓷辊道窑高温环境下容易腐蚀老化,导致其温度检测精度下降的问题,提出采用计算机视觉火焰检测代替热电偶的陶瓷辊道窑温度智能检测方法。该方法是一种基于新型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通过减少网络深度,以及采用大卷积核的设计,避免模型的过拟合现象,减少了模型的复杂度和推算时间,使模型实现了检测准确性的提升。实验结果表明:该新型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相比原始MobelinetV2模型,识别特征平均准确率提升了4.58%、平均相对误差减少了0.0918%、运算时间减少了41.89%。显然,该新型网络模型使运算速度和分类性能大大提高。

    2023年03期 v.30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7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溶胶—凝胶法制备TiO_2薄膜的工艺研究

    李佳佳;王伟;刘宜汉;陈铮;

    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乙醇为溶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_2薄膜,利用旋转粘度计、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浓度、加水量、TiO_2溶胶黏度、水解抑制剂种类及用量对镀膜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浸渍—提拉法经过三次镀膜在载玻片上成功制备出均匀、致密的TiO_2薄膜。

    2023年03期 v.30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2K]
    [下载次数:1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实验考古的镇窑内部温度空间分布研究

    袁琦;吴军明;

    镇窑是景德镇古代制瓷工匠的重要发明和贡献,对景德镇陶瓷技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研究对镇窑烧制过程进行了持续的跟踪调查,并对实测数据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镇窑每次烧制温度分布规律较为一致,适宜烧造瓷器的温度区可划分为低温区、中温区、高温区等三个大区域;同时揭示了镇窑烧造温度区间的具体参数和空间分布规律,为深入揭示镇窑传统烧制技艺的科学内涵,以及指导镇窑传统烧制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3年03期 v.30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0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建盏釉用矿石性能分析

    李计元;刘晨;张虹;

    以福建省南平市水吉镇所产矿样为研究对象,采用XRF、XRD、TG-DTA和高温物性测试仪研究矿样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以及加热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该矿样主要由石英、方解石和钾长石组成,含少量滑石和褐铁矿;化学组成为Si O_2 57.87 wt.%,Al_2O_3 16.76 wt.%,Ca O 3.85 wt.%,Mg O 2.47 wt.%,K_2O 6.60 wt.%,Na_2O 0.66 wt.%,Fe_2O_3 4.43 wt.%,灼减量7.25 wt.%。矿样在加热过程中呈现出与釉料类似的熔融特征,熔融温度范围为1228~1320℃,单一组分可作釉料使用,但无法形成理想的油滴斑。

    2023年03期 v.30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6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广元窑白釉瓷胎釉EDXRF分析

    吴琳;俞锦辉;俞天喜;郑奇卫;吴艳芳;吴军明;李锦伟;

    广元窑是川渝地区烧制黑釉瓷的重要窑场之一,除烧制黑釉瓷以外,还烧制酱釉、绿釉、黄釉、白釉瓷等器物。本研究主要以广元窑采集的白釉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RF)对样品胎釉的化学组成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发现:广元窑白釉瓷胎使用了铁含量较高的本地原料,同时为了遮盖胎体颜色与质地的瑕疵,胎体上均施有含铝较高的化妆土;广元窑白釉瓷釉因受南方制瓷影响,采用石灰石加草木灰的制釉方法,瓷釉多为钙釉,个别样品为钙碱釉。

    2023年03期 v.30 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7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实践到理论——冰裂纹青瓷形成机理的探索与发现

    刘干平;谈梅英;李刘旒;

    通过含铁量不同的三种胎体施以冰裂纹釉进行烧制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发现冰裂纹青瓷的形成机理是因为釉层玻璃相、胎体玻璃相、胎体石英或方石英晶体三者之间热膨胀系数的差异,导致釉层中形成拉应力和压应力相间分布的应力空间,从而在釉层空间形成斜开片且层状分布像玫瑰花瓣一样的冰裂纹。

    2023年03期 v.30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0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子流形学习的陶瓷图像多样性特征提取方法

    朱胜平;

    主要研究陶瓷杯图像特征,提出符合陶瓷杯图像的多样性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利用子流形学习算法,使高维特征投影到低维空间后,每个流形间的距离尽可能大,同时也保证子流形分布差异尽可能大,从而有利于提取陶瓷图像特征的多样性,实现多样性检索的目的。实验表明:与相似度检索相比,该方法多样性图像检索结果 MSD均值提高了0.07,检索准确率均值提高了5%。

    2023年03期 v.30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2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专题评述

  • 出水陶瓷脱盐处理研究综述

    王昱璐;张茂林;袁枫;陈洪梅;

    近年来,随着水下考古事业的发展繁荣,古陶瓷等大量文物出水。在这种情况下,出水文物的保护工作重要性凸显,其中对出水陶瓷器文物进行脱盐处理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回顾总结了可溶性盐类对出水陶瓷的病害机理、出水陶瓷的脱盐处理方法,以及脱盐终点判定和损伤评估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认为出水陶瓷的脱盐速率、不同脱盐方法对陶瓷文物本体的损伤判断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为出水陶瓷脱盐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参考线索。

    2023年03期 v.30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2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光固化增材制造氧化物陶瓷的研究现状

    刘耀;占丽娜;胡子健;王惠琼;

    陶瓷光固化成型技术能够制备高精度、复杂几何形状的陶瓷。本文介绍了光固化陶瓷的成型原理及研究进展,同时从陶瓷浆料的流变性能、固化性能、工艺参数与力学性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阐述了光固化陶瓷在改性机理、光固化机理,以及致密化机理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光固化陶瓷材料成型的发展方向。

    2023年03期 v.30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9K]
    [下载次数:4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广彩”起源与分期研究综述

    汤瀚森;张茂林;刘启寰;

    20世纪80年代,“广彩”作为独立研究对象逐渐进入学界视野。随着近几十年来的发展,“广彩”起源与发展脉络得以部分厘清,它在中国釉上彩瓷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被认知。本文从“广彩”的概念、技术源流、创烧年代、历史分期等几个方面,对几十年来“广彩”起源与分期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发现:目前关于“广彩”起源与分期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使用材料及研究视角的差异是国内外学者尚未就相关问题达成共识的主要原因。

    2023年03期 v.30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5K]
    [下载次数:5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陶瓷膜孔径常用测试方法综述

    薛向纯;丁文秀;席红安;

    孔径大小及孔径分布是陶瓷膜材料的重要技术指标,决定了陶瓷膜的过滤能力及适用工况。因此,准确测试陶瓷膜孔径对于陶瓷膜材料的工艺开发和实践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文中综述了几种常用的陶瓷膜孔径测试方法,包括压汞法、气体吸附法、电镜观测法、泡点法、气体排除法和液液置换法等,比较了各种测试方法的优缺点,认为气体排除法和液液置换法是最适用于陶瓷膜孔径测试的方法,并对陶瓷膜孔径测试方法提出了展望。

    2023年03期 v.30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0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国内电子陶瓷专利技术主题演化研究

    王骞敏;

    为明确电子陶瓷技术发展态势,本研究深入挖掘国内电子陶瓷专利的文本数据,运用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LDA)主题模型抽取其研究热点主题,分析各时间段研究热点的主题关键词演化,探析其技术的演化脉络,进而识别技术前沿主题,预测其未来发展方向。研究表明:我国电子陶瓷技术多集中于性能与应用研究;电子陶瓷性能研究中,压电陶瓷发展的重点为无铅化与高储能,微波介质陶瓷则以低介、高Qf、温度稳定性为重点;未来我国将着力与电子陶瓷高性能及其原理机制的研究,以实现电子陶瓷领域的技术突破。

    2023年03期 v.30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1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古陶瓷研究

  • 元代景德镇瓷匜功能考

    喻承昊;

    水匜是中国独特的水具,在周代已出现,其材质、造型与功能伴随朝代更迭发生较大变动。在元代墓室壁画中,瓷匜多出现于酒桌,与玉壶春瓶、酒杯等器皿构成酒具套件,但并未明示其功能。同一时期,景德镇瓷匜的生产数量与品类均较前代大幅增加,成为流行器皿,其中原因值得深究。以各地出土景德镇瓷匜为样本,结合宋、元代图像与文字资料,通过对比瓷匜与酒杯的容量关系,探究瓷匜在元代兴起的原因,推测其主要功能。

    2023年03期 v.30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专题报道

  • 以瓷铸魂 以瓷兴业 以瓷会友——2022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发展高峰论坛综述

    刘启寰;周茜茜;吴荆莎;李松杰;

    2022年11月7日至9日,由中共景德镇市委、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日报社等主办,景德镇陶瓷大学中国陶瓷发展研究院、江西日报社、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管委会等承办的2022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发展高峰论坛在景德镇陶瓷大学国际学术报告厅举行。论坛邀请了来自中外院校、科研机构、政府等部门的专家学者,围绕“陶瓷文化保护利用、先进陶瓷创新发展、数字经济建设、陶瓷文化国际交流”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积极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发展建言献策,助推试验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2023年03期 v.30 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8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陶艺纵横

  • 浅析宜兴紫砂陶瓷设计中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潘师敏;何以诺;余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化技术正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创新与转型。紫砂陶瓷作为中国传统产业之一,也受到了信息化技术极大的影响与冲击。过去只可通过传统手法来进行设计制作,如今新兴技术使得设计制作更方便、快捷、高效。本文从技术现象学视角切入紫砂陶瓷设计与新技术的发展历程,期望通过对新技术的发展趋势研判,将设计创新理念引入到传统陶瓷制作行业,为其注入新设计、新技术、新工艺及新的营销方式,构建新的价值,推动紫砂陶瓷产业的产品进化和产业升级。

    2023年03期 v.30 79-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7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国陶瓷工业》征稿启事

    <正>《中国陶瓷工业》是由景德镇陶瓷大学、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类科技期刊。《中国陶瓷工业》为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刊,已加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重庆维普等数据库,并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列为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荣获江西省优秀期刊奖重点期刊、江西省优秀期刊奖。

    2023年03期 v.30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8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