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锦霞;朱永平;刘芳;
自古以来,陶瓷器皿一直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生活用具的角色,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在当代文化语境下,器皿型陶艺的创作观念开始转型,不再只是承载其功用性,更多的是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人们的精神情感,呈现出与室内环境唇齿相依的紧密和谐关系,给人们的室内生活空间带来自然清新的格调和美的视觉感受。
2008年04期 44-4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7 ] - 喻明福;
现代艺术趋向多元化,已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去辨析各种风格间的关系。艺术家们吸收传统文化(包括国画、书法等),传统陶瓷资源也参与到这一进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种传统陶瓷资源,把握时代精神,指导自己的创作。不管你是什么派别或风格,只要能把陶瓷资源为我所用,并能体现时代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2008年04期 47-49+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6 ] - 王亚红;
场所理论是诺伯格·舒尔茨将现象学理论引入到建筑领域的结果,是建筑现象学的重要内容。以人为本是场所理论提倡的中心议题,是场所理论中重要的设计原则。环境陶艺是一种具有无限潜力的公共艺术,而场所理论中的人性化设计原则是一门不断完善发展的建筑设计原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建筑和环境陶艺都属于公共艺术范畴,它们之间在设计过程中必然会有着许多相同或形似之处。本文试图从对人物理层次和情感层次的关怀两个方面来分别了解它们对建筑设计的作用,进而将其引入到环境陶艺设计当中。
2008年04期 50-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