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 窑炉烟气中二氧化碳的回收工艺探讨

    曾令可;李萍;程小苏;王慧;税安泽;刘平安;

    为了减少酸雨、温室效应及臭氧层破坏等造成的危害,有必要对化石燃料燃烧以后产生的气态污染物排放进行控制,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两种窑炉中二氧化碳回收的化学吸收方法:碱液吸收法和氨液吸收法。

    2009年02期 v.16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48 ]
  • 纳米ZnO粉体的制备及紫外-可见光吸收性能研究

    汪亚辉;刘世民;姜薇薇;曲福明;柴卫平;

    采用直接沉淀法,以ZnSO·47H2O为锌源,以Na2CO3为沉淀剂制得纳米ZnO的前驱体,在不同的热处理温度条件下制备了不同晶粒尺寸的纳米ZnO粉体。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粉体的晶体结构,显微形貌和紫外-可见光吸收性能进行了表征,并重点探讨了煅烧温度对纳米ZnO粉体在紫外-可见光波段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前驱体为Zn5(OH)6(CO3)2,300℃以上的煅烧温度下为六方晶系的球形纳米ZnO。合成的粉体在可见光区有很好的透过性,而在紫外光区具有很宽的吸收频段和优异的吸收性能,且随煅烧温度的不同而出现变化。

    2009年02期 v.16 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6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60 ]
  • Ca_(1-x)(Li_(1/2)Sm_(1/2))_xTiO_3体系微波介质陶瓷的低温烧结研究

    李月明;张斌;宋婷婷;刘维良;

    采用传统陶瓷制备工艺,制备了添加10wt%NCB(Na2O-CaO-B2O3)复合氧化物的Ca1-x(Li1/2Sm1/2)xTiO(3x=0.700-0.875)(CLST-x)体系陶瓷,研究了添加NCB后CLST-x体系的晶相组成、显微结构、烧结性能及微波介电性能与组成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复合氧化物NCB后,CLST-x体系各组成主晶相仍呈斜方钙钛矿结构,没有其它杂相。添加10wt%NCB后,CLST-x体系陶瓷均可在950℃下烧结致密,在此温度下材料具有较佳的微波介电性能,其中CLST-0.875陶瓷在950℃保温5h烧结后具有良好的微波介电性能:εr=63.6,Qf=1591GHz,τf=0ppm/℃,可满足高介多层微波器件的设计要求。

    2009年02期 v.16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2 ]
  • 不同烧成温度下电瓷微观结构的研究

    刘震;高文元;

    为了控制电瓷产品的烧成质量,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对同一配方泥料不同温度点烧结后电瓷试样瓷质微观结构以及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第6温度点烧成的瓷质(玻璃相49.31%、刚玉相39.00%、气孔相7.07%、莫来石4.62%)强度最高,结构最紧密;且造成瓷质性能下降的微观机理不同;选择合适的烧成温度范围,是控制电瓷产品质量的必要条件。

    2009年02期 v.16 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8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24 ]

专家论坛

  • 我国建筑陶瓷的发展现状及节能减排

    杨辉;郭兴忠;樊先平;张玲洁;盛建松;

    简述了我国建筑陶瓷的特点,介绍了建陶产业区域分布、生产现状、产品结构及其目前存在问题,分析了建陶产品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并提出绿色环保、节能减排是实现我国建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009年02期 v.16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7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201 ]
  • 对陶瓷工业节能减排的思考

    胡国林;

    分析了我国陶瓷工业生产的特点及耗能现状,提出了运用技术进步促进陶瓷工业节能减排的具体措施和发展方向。

    2009年02期 v.16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86 ]
  • 辊道窑冷却系统设计思路亟待更新

    李振中;

    分析了目前辊道窑冷却带设计的不合理表现形式,就相关问题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法。

    2009年02期 v.16 27-2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5 ]

实用技术

  • 等静压成型压力对石英砂烧结砖性能的影响研究

    宋杰光;黄进财;刘勇华;刘慧;黄顺旺;黄浩;吴伯麟;

    利用低品位石英砂制备高性能石英砂烧结砖,通过对原料和砖体物相分析、砖体的显微结构分析以及砖体的物理性能分析,研究等静压成型压力对砖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成型压力的增加,砖体的烧结温度逐步降低至最低点然后升高,其中65MPa成型的砖体比100MPa成型的砖体的烧结温度要高15℃。砖体的抗压强度随着成型压力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其中在100MPa等静压成型所制备的砖体抗压强度达到35.1MPa,与烧结砖的国家标准相比,性能达烧结普通砖的国家最高标准MU30级。

    2009年02期 v.16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3 ]
  • 基于全厂系统能量平衡的建陶企业节能技术分析

    汪和平;樊斌;程家泰;

    在全系统能耗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法,对某典型建筑陶瓷企业生产系统的用能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系统用能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改善用能效率及节能的可行性措施。

    2009年02期 v.16 33-3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6 ]

专题评述

  • 佛山建卫瓷发展的制约因素

    罗珍辉;

    改革开放以来,佛山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我国最大的建卫瓷出口基地。但是佛山的建卫瓷发展也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制约,近年来增幅锐减,出口举步为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本文侧重分析了佛山建卫瓷产业的种种制约因素。

    2009年02期 v.16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3 ]
  • 景德镇陶瓷工业窑炉的变迁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孙小霞;胡祥青;冯晓晖;刘辉文;

    承载景德镇熊熊燃烧窑火的陶瓷工业窑炉经历了柴窑、煤窑、煤气窑一系列的变迁,而每一次陶瓷工业窑炉的变迁都标志着陶瓷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每一次陶瓷工业窑炉的变迁都对景德镇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

    2009年02期 v.16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4 ]

陶瓷艺术

  • 浅谈紫砂工艺创作的继承和创新

    蒋建军;

    作者结合创作实践,就紫砂工艺继承与创新关系的几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即简练中内涵,明晰中见功力,清新中求创意,功能中求实用。

    2009年02期 v.16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90 ]
  • 釉色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运用与表现

    张菊芳;姚棋;

    作者的观点认为随着现代陶艺的发展,釉色在现代陶艺中有着决定成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使釉色这一因素在现代陶艺中发挥作用呢?作者先从分析釉料的属性、种类,施釉的方法和烧成等方面入手,让读者对釉材料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以国际上一些知名陶艺家的作品作为个案进行分析,分析他们是怎样运用釉色材料的特性,在自己的陶艺作品中表现的,同时也结合了自己作品的创作感想,浅谈了一点个人的表现方法。对釉色在陶艺作品中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就是应该对它重新认识和借鉴外来的先进经验,从而使我们为中国的现代陶艺找到一个正确的表现之路。

    2009年02期 v.16 49-5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2 ]
  • 彩陶文化的多重装饰艺术法则——以马家窑彩陶为例

    尹俊燕;

    彩陶这种古老的艺术样式,它的图案组织和表现手法都是一种卓绝的创造。其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元素之间的组织与表现方式,并从其大量的图形样式及结构中,归纳出它们所构成的形式美的一些基本手法及规则,例如:对比与和谐、比例与视觉重心、均衡与秩序、填充与空白、双关与多效法等。

    2009年02期 v.16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2 ]
  • 欧、美、日、中近代陶瓷设计发展之比较

    饶晶;王娟;饶媛媛;

    在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设计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处理人与物之间关系问题的重要活动。同时,随着全世界人们对生活与自然环境的普遍关注,注重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有机结合与协调的绿色设计、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渗透到各行各业。本文通过比较欧、美、日、中等国近代陶瓷的发展背景和现状,来分析中国近现代陶瓷设计的发展前景,为中国近现代陶瓷的设计和制作等实践环节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2009年02期 v.16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5 ]
  • 浅谈制作性肌理在陶艺作品创作中的应用

    王阿岚;

    制作性肌理在陶艺创作和欣赏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简述了制作性肌理在现代陶艺审美中的重要性和优势,并以古今中外的陶瓷艺术作品为例,重点介绍了制作性肌理在陶艺创作中的多种表现技法,最后对制作性肌理的创新进行了初步探索。

    2009年02期 v.16 58-6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