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 水基流延法制备(Sr,Ca)TiO_3陶瓷基板的研究

    刘维良;毛杜松;

    以聚丙烯酸(PAA)为分散剂、聚乙烯醇(PVA)为粘结剂,聚乙二醇(PEG)为增塑剂,采用水基流延法制备了(Sr,Ca)TiO3陶瓷基板。研究表明:浆料pH值为10,分散剂PAA用量为0.8wt%,粘结剂PVA用量为7wt%,塑化剂与粘结剂的用量比值(R)为0.6时,可制备出固含量为56wt%、分散稳定、具有适当粘度、流动性好的浆料。该浆料经流延,在55℃下干燥30min后,可以得到表面光滑、无裂纹、柔韧性好的流延膜坯,在1320℃下烧结,可以得到致密的(Sr,Ca)TiO3陶瓷基板。

    2009年04期 v.16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溶胶-凝胶法制备Mg_xZn_(1-x)O纳米材料

    曲福明;张俊计;刘世民;汪亚辉;聂鲁美;柴卫平;

    以硝酸锌(Zn(NO3)·26H2O)、柠檬酸(C6H8O·7H2O)为主要原料,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纳米ZnO。在此基础上,添加硝酸镁(Mg(NO3)·26H2O)合成了MgxZn1-xO。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分析了煅烧温度和Mg掺杂量对产物的相组成及显微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x≤10at%时,MgxZn1-xO属于六方纤锌矿结构,当x≥20at%时,MgxZn1-xO中除了具有属于六方纤锌矿结构的ZnO以外还有属于NaCl结构的MgO晶相存在。随煅烧温度的升高,MgxZn1-xO纳米颗粒逐渐长大。

    2009年04期 v.16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远红外谷物干燥陶瓷辐射器的研究

    李红涛;李剑锋;

    确定了锆钛系远红外谷物干燥复合陶瓷辐射板的原料配方。制定了正确的烧结工艺,制作出无变形和开裂的远红外辐射板,并测试了它的陶瓷和红外性能,各项指标均符合国标要求。其辐射光谱与谷物的吸收光谱实现了良好的匹配,其法向全辐射率高达87%。

    2009年04期 v.16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无铅无镉陶瓷颜料生产及应用研究

    李伦;殷书建;桑爱美;樊震坤;孙立香;刘宝英;刘德军;

    通过对无铅无镉陶瓷颜料关键技术的研究,阐述了无铅无镉陶瓷颜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指出日用陶瓷产品只有从原材料、装饰材料和生产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才能有效地控制铅、镉溶出量,彻底从源头上杜绝铅、镉等有害元素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2009年04期 v.16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技术交流

  • 解决高温强化瓷釉面针孔缺陷的研究

    詹益州;

    高温强化瓷的釉料配制不同于普通高温长石质瓷,即采用废瓷粉配料;在配方中多用熟料、少用生料;用硅灰石替代方解石;采用优质长石配料;在保证釉料良好高温流动性的前提下,通过减少熔剂总量,增加石英和废瓷粉,适当提高釉料的始熔温度,并添加少量其它原料,可有效地解决高温强化瓷釉面针孔缺陷,得到较满意的釉面质量。

    2009年04期 v.16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EXCEL平台设计彩釉着色剂配方与可见光谱

    方久华;左明扬;杨峰;

    为探索彩釉的着色剂配方,主要分析了玻璃中着色剂着色方法。根据过渡金属离子的单色光吸收特征,选择着色离子种类,在EXCEL平台初步设计着色离子配方,按此制造玻璃的可见光谱与要求一致的基本方法,再根据生产工艺条件对配方进行调整。

    2009年04期 v.16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MATLAB的陶瓷窑炉温度与热电偶热电势关系的数学模型研究

    潘小勇;陈正军;张泽兴;胡国林;

    运用MATLAB软件中的曲线拟合,建立了陶瓷工业窑炉测温常用的S、K、N三种不同类型热电偶热电势与其温度关系的数学模型,便于计算机控制窑炉时的转换计算及其应用。

    2009年04期 v.16 21-2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热分析在陶瓷生产中的应用

    池至铣;

    介绍了差热分析、失重分析、热膨胀分析、综合热分析等热分析方法的特点及其在陶瓷生产中的应用,并通过实例阐述了热分析用于消除陶瓷烧成缺陷的作用。

    2009年04期 v.16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6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专题评述

  • 建筑装饰用微晶玻璃板材制备方法的对比

    武丽华;陈福;

    对建筑微晶玻璃的成型方法即压延法、烧结法、溶胶-凝胶法、浮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国内目前制备方法进行了探讨总结,最后对国内现阶段建筑用微晶玻璃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展望。

    2009年04期 v.16 27-2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溶胶-凝胶法在陶瓷色料制备中的应用

    杜肖;曹春娥;陈云霞;

    综述了溶胶-凝胶技术在陶瓷色料制备中的应用及发展,讨论了传统固相法制备陶瓷色料与溶胶-凝胶法制备陶瓷色料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了溶胶-凝胶法制备固溶体型陶瓷色料与包裹型陶瓷色料及其包裹模型,同时对它们的应用前景与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2009年04期 v.16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8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陶瓷艺术

  • 简约无华 复归于朴——论当今极少主义风格下的陶瓷卫浴设计

    郑立新;

    当前陶瓷卫浴的极少主义设计,是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一种延续和发展。它顺应时代观念、技术和伦理的要求,而日渐成为一种文化和审美进步的美学原则。极少主义风格以减少、否定、净化来摒弃琐碎,去繁从简,表现出设计最本质元素的视觉冲击力。包涵着一种似乎是永恒的设计价值观:科学、严谨、精炼与多义。简约之美是对单纯、朴素美学复归,也是当今多元设计思潮中的一股中坚力量。

    2009年04期 v.16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陶瓷砚的兴衰及其形制特征

    谢志明;徐章俊;

    中国古砚历史久远,为文房四宝之首。她材质繁多,类型各异。其中,陶瓷砚可谓是一朵奇葩,它既演绎着陶瓷业发展史,也传承了中华几千年的文明。文章首先把陶瓷砚的发展粗略划分为四个阶段,然后分别探讨了各个阶段的历史背景、砚台形制与特征。

    2009年04期 v.16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耀州窑天青釉瓷与景德镇窑青白瓷的比较

    杨建军;欧阳之川;

    古人崇尚青瓷和青白瓷,它们温润敦厚,委婉含蓄,能变幻出许多不同色阶和感觉的青绿釉色,并且瓷釉的玻化和玉结下了不解之缘。众所周知,耀州窑和景德镇窑分别以烧造青瓷和青白瓷闻名,然而在耀州窑青瓷发展过程中也烧造出具有青白瓷特征的产品,那就是五代的天青釉瓷。本文通过耀州窑天青釉瓷与景德镇青白瓷的对比,认为耀州窑天青釉瓷是青白瓷的早期形式。

    2009年04期 v.16 41-4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5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浅析商代及商代之前的白陶艺术风格流变及其美学风貌

    韩祥翠;

    白陶是我国早期陶瓷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本文试从早期白陶的出现、发展、繁荣、衰落为研究的出发点,对其有个整体的认识与把握,领略白陶艺术所独具的文化价值和美学风貌,并揭示其由盛而衰的历史原因。

    2009年04期 v.16 43-4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略论宋代文人画对磁州窑铁锈花装饰的影响

    赵兰涛;姚琛;

    宋代磁州窑铁锈花装饰是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其在宋代的发展成熟除了与唐、五代长沙窑的装饰风格一脉相承之外,还借鉴了宋代的文人画风,使得磁州窑铁锈花装饰成为一种具有陶瓷装饰变革意义的新艺术形式。

    2009年04期 v.16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试论长沙窑陶瓷产品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周秀丽;严兴民;

    简述并分析了长沙窑产品造型、装饰以及制作工艺特点。认为长沙窑形成的独具特色的釉下彩陶瓷工艺,开创了大写意中国画的先河和诗词装饰瓷器产品的先河。

    2009年04期 v.16 48-4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4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浅谈现代青花对传统民间青花笔墨的再造

    车华忠;

    青花由于其独特的材质媒介及烧成工艺,使青花的笔墨语言介于书法与中国传统绘画笔墨语言之间,但其笔墨语言也不可能像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语言那么丰富,笔墨所表现的已不再是具体的客观事物,而是构成要素之间的安排及对比所形成的美感。

    2009年04期 v.16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浅谈家庭装饰中建卫陶瓷的设计及选材

    李哓辉;余毅;

    对家庭装饰中建卫陶瓷的设计及选材特点进行了分析,简述了家庭装饰中建卫陶瓷设计的发展趋势。

    2009年04期 v.16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设计之线角

    赵松青;赵传玉;

    分析了线角的特征,论述了线角设计在陶瓷艺术设计和陶艺创作中的重要性及其运用。

    2009年04期 v.16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谈中国画艺术和青花艺术的相似与差异

    李一来;

    比较了中国画艺术和青花艺术的相似之处,分析了其差异所在。阐述了各自不同的特点。

    2009年04期 v.16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初探紫砂壶造型设计的创作规律

    蒋丽雯;

    通过对紫砂壶造型特点及设计手法的分析比较,简要总结了紫砂壶的创作规律。

    2009年04期 v.16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紫砂陶器的文化属性及工艺特色

    吴亚克;

    回顾了紫砂陶器的文化历史渊源及其工艺特点。

    2009年04期 v.16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