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 浆体特性对二硼化锆粉体分散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宋杰光;马永红;陈林燕;

    为了得到很好的包裹结构的包裹型A12O3-Y2O3/ZrB2复合粉体,在包覆过程中,必须使得ZrB2粉体颗粒具有很好的分散稳定性。本文采用沉积法研究浆体特性对ZrB2粉体在水溶液中的分散稳定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ZrB2颗粒浆体浓度较小,超声分散时间为10分钟,当pH=9时,ZrB颗粒分散稳定性为最好。

    2011年01期 v.18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1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9 ]
  • 铁钛分相釉的工艺条件优化研究

    董伟霞;包启富;蓝小风;

    主要采用正交实验法考察了工艺条件对铁钛分相釉的影响。该釉可在氧化气氛中烧成,在烧成温度1160~1180℃,保温10min,釉面呈现较佳的分相效果。该低温快烧铁钛分相釉可望用于艺术陶瓷装饰。

    2011年01期 v.18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4 ]
  • 环保釉面陶瓷透水砖的研制

    李利方;孙国梁;余剑峰;刘春江;

    调配与透水砖基料相适应的釉,以生活垃圾、废玻璃粉、粘土、砂为主要原料研制陶瓷釉面透水砖,通过对透水砖的抗压强度、透水系数等性能的测试,研究釉的种类、釉面厚度、颗粒级配、生活垃圾的掺入量、成型压力等因素对透水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工艺参数条件下,可以制备出高性能的釉面陶瓷透水砖。

    2011年01期 v.18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37 ]
  • 析晶促进剂对微晶玻璃性能的影响

    滕颖丽;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析晶促进剂对微晶玻璃材料收缩率、密度、烧结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添加CaF2的基础上再分别添加白榴石和堇青石,当烧结温度相同时,添加白榴石的样品烧结率和密度较大,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比较高。综合比较各样品密度、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以CaF2+10%白榴石+玻璃粉样品的性能最好,密度较大,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最高。

    2011年01期 v.18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8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3 ]
  • 仿古面砖用亚光釉的研制

    程磊;陈超;余祖灯;

    利用高岭土、钾长石、石英、烧滑石、白云石、氧化铝、ZnO等常用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法、正交实验法研究了工艺参数和各原料用量对仿古砖亚光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调整氧化铝、石英粉、烧滑石和碳酸钡的用量,控制原料的细度,在合适的温度下烧成,可以制备出釉面光滑细腻、白度高、具有丝绢光泽且适用于仿古面砖的亚光釉。

    2011年01期 v.18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2 ]
  • 陶瓷液压机上横梁的有限元疲劳寿命研究

    吴南星;陈常清;黄志诚;

    通过PROE建立液压机横梁的三维模型,然后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通过ansys软件对液压机的上横梁进行疲劳分析,得到液压机上横梁在工作工程中的应力和疲劳情况,可以作为压机结构优化设计的根据。

    2011年01期 v.18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6 ]
  • 明永乐、宣德时期陶瓷石榴纹装饰特征的比较浅析

    张亚林;李曼;

    石榴纹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纹样之一,它不仅具有形象美、形式美,还有其美好的寓意即寓意美,受到各个阶层人们的喜爱。本文以中国陶瓷工艺学为依托,再结合陶瓷石榴纹装饰的图片,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两个时期即永乐、宣德时期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探讨石榴纹在这两个时期的诸多不同的装饰特征,其中包括石榴纹装饰的技法、石榴纹装饰的形式包括构图方式、石榴纹形态、组合形式。力图将石榴纹饰的艺术特征容纳到宏观的历史文化背景的统一体中,寻找相关领域的理论与材料,对陶瓷石榴纹装饰特征演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石榴纹在永乐到宣德时期装饰特征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011年01期 v.18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2 ]
  • 卫生瓷隧道窑通过窑车漏风量的计算机仿真

    杨根华;胡国林;胡亮;

    通过对一个实际的隧道窑作合理的简化假设,建立了合适的漏风量数学模型,并采用VB语言编程,对隧道窑通过窑车的漏风量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减小曲封间隙和料垛阻力可以减少漏风量,改善隧道窑的工作状况,从而达到节能与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2011年01期 v.18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8 ]
  • “四缘”文化视域下的景德镇民窑生产

    李松杰;李兴华;

    景德镇是移民城市,在千年陶瓷业生产历史中,来自"四方八域"的移民为景德镇陶瓷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成就了千年"瓷都"辉煌。在陶瓷生产中,来自各地的瓷业从业人员按照地缘、血缘、业缘、志缘结合起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2011年01期 v.18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9 ]

《研究报告

  • 溶胶-凝胶法制备钙钛矿型纳米钛酸铅粉体

    李晶;徐旺生;杨效军;

    以硝酸铅和钛酸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钙钛矿型纳米钛酸铅。利用XRD、FT-IR、SEM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制备的钛酸铅纳米粉体的结构、性质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讨论了乙醇、温度、PH值和热处理温度等因素对溶胶-凝胶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钛酸铅晶体在400℃时形成,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粉体的物相也会发出变化。

    2011年01期 v.18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8 ]

《调研报告》

  • 明代葫芦窑复活探索

    李猛;胡国林;周荣林;吴永开;

    本文通过明代葫芦窑复建工程的实践,对明代葫芦窑的结构、工作原理作了探索性的阐述。

    2011年01期 v.18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2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7 ]

《专题评述》

  • 进出口日用陶瓷放射性问题初探

    贺鹏;戴建平;陈再辉;周波;刘华兰;邹俊;

    本文针对前段时间醴陵陶瓷产区多家企业出口到俄罗斯的日用陶瓷相继遭遇退货事件,展开了全面调查研究。对此次事件调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阐述和解析,介绍了陶瓷制品放射性相关国家标准,日用陶瓷放射性立法现状,国内外建材放射性核素限量对比和俄罗斯有关当局目前对日用陶瓷放射性检测采用的具体做法,并对比分析了退货产品的抽样检测结果。

    2011年01期 v.18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14 ]

《陶艺纵横》

  • 试论禅宗思想在古代陶瓷艺术装饰中的体现

    鲁瑜;胡珺;

    陶瓷艺术美通常由各种装饰来具体表现。在中国传统的众多陶瓷作品中有部分装饰题材及方法具有或清晰或模糊的"禅意"表达。本文从陶瓷装饰层面着手,阐述了禅宗思想与古今陶瓷艺术装饰的关系。

    2011年01期 v.18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0 ]
  • 论现代陶瓷设计艺术的观念

    邱元红;洪超;

    设计是一种观念,起到了引导行为的作用。设计又是与时俱进的,随人的观念和需要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而不是仅仅着眼于物品本身的功能上。

    2011年01期 v.18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23 ]
  • “美为壶心”与“功在壶外”——浅谈紫砂创作中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朱丹;

    <正>随着紫砂艺术的发展,紫砂艺术家对紫砂艺术诸多理论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和细致。作为紫砂后人,大家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紫砂艺术中的继承与创新。大家在这一方面都已各抒己见,深入讨论。很多前辈在这方面也有了很深的研究,这些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潜心学习。回顾十多年来从事紫砂陶艺制作的漫漫历程,有成功的喜悦,也有枯燥乏味的艰辛,为总结经验,更好的前进,经反复思考,得出以下几点感悟,以与同行共勉。

    2011年01期 v.18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