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 水热法合成锰锌铁氧体纳米球包覆的碳纳米管磁性材料的研究

    张欣鹏;曹慧群;张安祥;罗仲宽;

    用水热法分别在160℃和220℃下反应5 h制备了锰锌铁氧体纳米球包覆的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分析样品的物相,用高分辨透射电镜和电子衍射分析样品的形貌和结构,用振动样品磁强计表征磁性能。结果表明:锰锌铁氧体为球形,粒径约为13 nm。磁滞回线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粒子的饱和磁化强度为10.92 em u/g,剩磁为4.25 em u/g,矫顽力为381.43O e。

    2011年02期 v.18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下载次数:6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54 ]
  • La~(3+)/Fe~(3+)共同掺杂BaTiO_3陶瓷显微结构和介电性能研究

    邵义;毛祺;徐国伟;

    以钛酸四丁酯、乙酸钡和乙醇为原料,分别以Fe(N O 3)3.9H 2O和La(N O 3)3.6H 2O为Fe3+和La3+源。按照化学配比式(Ba1-3xLa2x)(Ti1-3xFe4x)O 3(x=0.0025、0.005、0.0075、0.01)的要求设计试样组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e3+/La3+共同掺杂BaTiO 3粉体。分析讨论了工艺参数(pH、温度)对掺杂La3+/Fe3+BaTiO 3溶胶凝胶体系的影响。在1250~1300℃烧结(Ba1-3xLa2x)(Ti1-3xFe4x)O 3陶瓷,发现随着掺杂量的增加,相应的烧结温度随之上升。用TEM、SEM、X R D等手段对微观结构和组成进行了分析。组成为(Ba0.9925La0.005)(Ti0.9925Fe0.01)O 3时,在1260~1280℃烧结2h下,可以使得致密度较高;颗粒粒径在1μm左右,在0~80℃温度范围内1,kH z测试频率下可以获得介电系数为2800,电容变化率△C/C25℃为1%的BaTiO 3陶瓷。

    2011年02期 v.18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86 ]
  • 无压烧结制备SiC密封件的工艺与性能研究

    刘维良;于国强;李友宝;

    采用无压烧结方法制备了碳化硅密封件样品,讨论了对其性能有较大影响的工艺参数。借助SEM分析手段观察了其显微结构,并测试了其力学性能和体积密度。实验结果表明:以酚醛树脂和淀粉混合物为粘结剂,通过添加1~4w t%炭黑2~4w t%B4C,在2100~2150℃、保温0.5~2h条件下得到了力学性能良好的碳化硅制品。其肖氏硬度达到110,抗折强度350 M Pa,弹性模量300 G Pa,密度最高可达3.12 g/cm 3。

    2011年02期 v.18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84 ]
  • 氧化锌纳米棒及纳米管阵列薄膜的制备

    程磊;江常龙;

    采用水溶液法在ITO玻璃上电沉积了高度取向的ZnO纳米棒阵列,并通过碱液化学浸蚀法获得了ZnO纳米管。分别探讨温度及沉积时间对ZnO纳米棒阵列薄膜沉积的影响,和温度及浸蚀时间对浸蚀ZnO纳米管阵列薄膜的影响,采用SEM测试方法分析了ZnO纳米管阵列薄膜的最终形态。

    2011年02期 v.18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4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3 ]

专题评述

  • 先进陶瓷快速无模成型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谢志鹏;薄铁柱;

    系统综述了先进陶瓷快速无模成型技术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其中主要包括熔融沉积成型技术、喷墨打印成型技术、三维打印成型技术、分层实体成型技术、激光选区烧结成型以及立体光刻成型技术。最后论述了陶瓷快速无模成型技术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和当前研究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011年02期 v.18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7K]
    [下载次数:9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66 ]
  • 钛酸铝陶瓷研究现状及其应用

    刘智彬;戴斌煜;商景利;尹志冬;王薇薇;

    钛酸铝(Al2TiO5)陶瓷具有低热膨胀、高熔点(1860℃)、优良的抗热震性等特点,被公认是制作低压铸造升液管、汽车发动机上排气阀、活塞头等对抗热震和隔热要求较高的组件最为理想的候选材料;然而其难以获得高强度产品及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易分解的特点又限制了其应用。本文着重介绍了近年来材料工作者在粉料组成及粒度、添加剂、烧结温度等方面改善钛酸铝陶瓷材料性能所做的研究,并对钛酸铝材料的应用做了简要介绍。

    2011年02期 v.18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5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54 ]
  • 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陶瓷色料研究进展

    黄丽群;

    综述了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陶瓷色料工艺原理及流程,讨论了传统固相法制备陶瓷色料与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陶瓷色料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了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固溶体型陶瓷色料与包裹型陶瓷色料及其包裹模型,展望了化学共沉淀法的应用前景与研究方向。

    2011年02期 v.18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8K]
    [下载次数:1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177 ]

实用技术

陶艺纵横

  • 论当代高温色釉瓷绘作品情景交融意蕴美形象特征

    孔瑞;林爱国;

    当代高温色釉瓷画的意蕴美是以形象的或感性的方式显现出来,高温色釉经过火的神炼,具有"入窑一色,出窑万色"的这一神气现象,加上它可以与其他陶瓷装饰形式相结合,如粉彩、新彩、古彩、五彩、刻划花等,从而从形式上产生了别有韵味的意蕴美特点。陶瓷艺术作品不象其他艺术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就能看到效果,它必须经过火的神炼后才能知道创作画面的形式美感,这就包含着许多"意义未定性"和"意义空白性"。艺术家在进行创作前,一定要对材质有充分的实践活动和对材质掌握的实际能力,而这种实践活动和实际能力也只是对材质的基本理解和基本把握,但釉在高温窑的变化,会受到窑位、窑的气氛和釉的厚薄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因此,就会产生高温色釉瓷画意蕴美的"意义未定性"和"意义空白性"。同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经历等的艺术家做同一形式的作品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高温色釉瓷绘作品的意蕴美也会产生多样性。

    2011年02期 v.18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34 ]
  • 浅谈景德镇民窑青花瓷装饰

    李恭坤;

    景德镇民窑青花装饰,从工艺材料、装饰载体、布局、装饰题材、装饰技法、表现手法、装饰内在意蕴等多个方面都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深入分析与探究景德镇民窑青花装饰,对我们进行现代青花瓷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2011年02期 v.18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6 ]
  • 浅析新罗陶偶的概念性和造型性

    赵昕;

    在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考古馆新罗室中展出了70余件1926年出土的珍贵新罗陶偶。它们造型简单,但有着无可比拟的独特性。简单的创作技法却可以表达出其独特的内涵。它们的出土从侧面反映了新罗时期对自然表现艺术的认可,也可以看出当时的新罗人有着什么样的精神世界和审美水平。

    2011年02期 v.18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3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5 ]
  • 创新是传统的发展——陶瓷粉彩形式的初探

    徐子印;徐洪波;

    现代陶艺创作思路,给陶瓷彩绘的创新有了启发。基于对传统装饰材料和彩绘技法的深入研究与实践,充分发挥了新彩等颜色自身特有的审美特性,对单片线描和点线面描绘山水作了试验,提升了其艺术价值。

    2011年02期 v.18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5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