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维良;欧阳瑞丰;彭牛生;
研究了Ti(C,N)基金属陶瓷的高温抗氧化性能。采用X R D、SEM分析了样品氧化后的物相组成及显微结构,并测试了试样氧化前后的抗弯强度和维氏硬度。实验结果表明:Ti(C,N)基金属陶瓷在800℃时氧化不明显,但抗弯强度开始下降;样品在900℃时开始剧烈氧化,材料的抗弯强度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试样氧化前后的硬度变化较小。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氧化层厚度明显增加,Ti(C,N)被氧化变成TiO 2。
2012年02期 v.19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1 ] - 刘建波;高文元;
试验针对辽宁某地的长石的特点,首先用化学沉淀法确定长石中的铁含量,在参考已有的长石除铁方法的基础上,综合优化选择出合适的除铁工艺。本试验最终确定的除铁工艺为锤式破碎-球磨机细磨-酸浸-过滤-干燥-成品。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盐酸酸度、盐酸浸泡时间、盐酸浸泡温度对除铁效果的影响,最终确定20%的盐酸,在酸浸温度为94℃,酸浸时间为5h的条件下长石粉酸浸除铁的效果最好。对比长石除铁前后的X R D图可得,除铁之后长石中铁的峰值明显下降,二氧化硅的峰值由2900增加到17000,酸浸除铁效果显著。对比除铁前后的颜色可得,除铁之后长石的白度明显增加,长石质量明显提高。
2012年02期 v.19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6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0 ]
- 叶国珍;叶佳星;徐舜;
南宋官窑是中国宋代"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五大名窑之一。宋朝南迁建都临安(即今杭州),南宋朝廷出于朝廷政治和宫廷生活上的需要,建立了官家瓷窑,史称南宋官窑。南宋官窑瓷造型庄重而高贵,大气而高雅,端庄稳重的文化艺术气质透露出一种宫廷御瓷高贵的身份。南宋官窑采用最优质的制瓷原料及细腻的原料加工方式、多种工艺相结合的制坯工艺、多次素烧多次施釉的厚釉技术和阶段性轻重还原焰烧瓷工艺,从而使作品具备"紫口铁足"、"粉青釉色"、"冰裂纹片"、"薄胎厚釉"四大文化特色。我们从流传在世的南宋官窑作品看到南宋官窑的文化艺术内涵,从南宋官窑的遗址寻找南宋官窑优秀的烧制技艺和文化工艺内涵。
2012年02期 v.19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5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47 ] - 李家铎;戴若冰;
目前我国已经是公认的陶瓷产销第一大国,全球建筑卫生和日用陶瓷制造基地。釉料作为最重要的陶瓷原料,在提高陶瓷产品质量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常规陶瓷的特点,从产品釉面质量、产品特性、产品使用性能等方面系统归纳总结了对釉料进行评价基本方法。
2012年02期 v.19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6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18 ] - 刘谦;
耀州窑黄堡窑场是我国古代北方名窑,从唐代开始,经五代、北宋、金代、元代的发展,到明代消亡。在长期不间断的制瓷历史和环境的影响下,黄堡窑场形成了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制瓷技艺和规模宏大的制瓷窑场。各个时期的制瓷品种、器物造型、装烧工艺、装饰手法及装饰纹样在产生和发展中,既有传承,也有创新,且各具特色。
2012年02期 v.19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6 ] - 刘文胜;
清代时,东南亚是中国瓷器外销最重要市场之一,与东南亚的瓷器贸易对于中国瓷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它促进了清代瓷业布局的转变,同时对瓷艺风格亦有重要影响。
2012年02期 v.19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6 ] - 徐志华;吴秀梅;
民国时期景德镇陶瓷业除了制瓷技术和艺术的变化之外还表现在陶瓷教育的变革,即由传统的父传子、徒承师的方式转向通过开放式的学校教育来传授技艺。这种陶瓷技艺传承的彻底改革是民国制瓷业的一大主要因素,本文从教育改革受到战争、新技术和西方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来进行逐一的分析研究的,这对研究景德镇制瓷业的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012年02期 v.19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4 ]
- 徐华;
本文通过对中国陶瓷画的梳理研究,认为"出发芙蓉"的朴质与"错彩镂金"的华贵美是中国陶瓷画的写意精神。中国陶瓷画的写意精神折射出中国儒道互补精神。
2012年02期 v.19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0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0 ] - 尹志军;
城市雕塑是公共艺术构成的重要元素,是以非文字方式、艺术地记录城市的历史、文化的最有效方式。一座好的城雕必须处理好雕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和统一、雕塑和城市人文环境的协调和统一、雕塑本身造型和表现主题的统一等关系。优秀城雕作品会让观众感觉到城市的精神,感受到城市艺术气息和城市的历史文脉。历史文化名城景德镇的城市雕塑在反映城市历史和人文特质以及城市文化个性上有独到的地方,对当前城市雕塑设计和创作有借鉴意义。
2012年02期 v.19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0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3 ] - 祝正茂;
陶瓷绘画艺术是陶瓷与绘画相结合的特殊艺术门类,陶瓷绘画艺术美一定程度表现为陶瓷绘画艺术的形式美,而形式美是陶瓷绘画艺术通过陶瓷绘画语言以形式法则与形式规律作用的结果,本文试图从陶瓷绘画艺术的概念出发,通过分析陶瓷绘画的创作过程来探析陶瓷绘画艺术的形式法则及其形式美。
2012年02期 v.19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7 ] - 黄景藏;
环境陶艺是陶瓷艺术介入室内外装饰、公共艺术、景观艺术等空间艺术领域后人们发现的又一个丰富多彩的回归自然的现代陶瓷艺术。环境陶艺丰富多彩的造型语言和艺术表现手法取决于其材质肌理美的充分发掘和运用,本文从环境陶艺的材质肌理出发探析其肌理的构成形式、制作方法与运用,阐述了环境陶艺材质肌理在制作中的重要性及其对作品艺术效果的影响。
2012年02期 v.19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5 ] - 王玲玲;
详细介绍了中国画与陶瓷装饰二种艺术表现形式,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传承与创新进行了比较分析与阐述,并且探讨了中国画对陶瓷装饰的影响。
2012年02期 v.19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7 ] - 钟小华;
<正>颜色釉是陶瓷装饰的始祖。经过颜色釉装饰的瓷器,釉色鲜美、色彩缤纷、别具一格。尤其是景德镇的颜色釉瓷,最能体现"火"的艺术,具有"人造宝石"之称,在世界工艺美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后来出现的青花、粉彩、雕塑与颜色釉一道,被统称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
2012年02期 v.19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7 ] - 范颖;
"秋硕提梁壶"引入了秋之代表的松鼠葡萄元素,取意秋天丰硕之美,寓意生活的美好与富足。由于有了提梁这一特定的造型构件,整壶显现出大气典雅质感,而壶身别致的松鼠葡萄点缀更提升了整壶的典雅韵味。享受这阳光下的美好,制壶当如此心境,生活亦是如此。
2012年02期 v.19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6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