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 太阳能热发电用锂辉石低膨胀陶瓷的制备及其低膨胀机理研究

    徐晓虹;饶郑刚;吴建锋;张亚祥;郑树青;易国霞;

    为拓展低膨胀陶瓷在太阳能热发电领域的应用,本文以澳州锂辉石、星子高岭土和山东石英为原料,通过半干压成型,无压烧成制备了锂辉石低膨胀陶瓷,对其相组成、微观结构、热稳定性和低膨胀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经1330℃烧成的L2样品(锂辉石70wt%,高岭土20wt%,石英10wt%)的热稳定性最佳,其热膨胀系数为1.13×10-6℃-(10-900℃),抗折强度为53.02 MPa,经30次热震后(1000℃-室温,气冷),L2样品的抗折强度为56.17MPa(强度增加率为5.94%)。相组成和微观结构分析表明,L2样品的相组成为β-锂辉石(Li2O.Al2O.34SiO2)、莫来石(3Al2O.32SiO2)和少量的鳞石英(SiO2)。30次热震后,针棒状莫来石发育更为完全。β-锂辉石固溶游离态SiO2,使样品的热膨胀系数较低,莫来石和磷石英也使样品的抗热震性能得到改善,二者共同作用,赋予样品较好的高温热稳定性,使其满足太阳能热发电的使用要求。

    2012年06期 v.19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1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45 ]
  • SiC原料颗粒级配对Si_3N_4结合SiC复合陶瓷材料的影响

    李君;员文杰;邓承继;祝洪喜;

    采用SiC粉和Si粉高温氮化反应烧结制备Si3N4结合SiC复合陶瓷材料。研究四种SiC原料粉体(0-1mm、74μm、44μm、和0.5μm)中三种不同粒度不同含量颗粒级配对Si3N4结合SiC复合陶瓷材料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试样的物相和显微结构进行表征,并对试样的耐压强度等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三种SiC较细粉体颗级配且如下组成:74μm的含量为5 wt%,44μm的含量为10 wt%,0.5μm的含量为35 wt%,所制备的Si3N4结合SiC陶瓷材料的基本烧结性能较好,其体积密度为2.43g/cm3,耐压强度为324MPa。

    2012年06期 v.19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5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9 ]
  • 超低温(≤1100℃)玻化砖的研究与开发

    刘昆;周健儿;汪永清;胡海泉;

    本实验利用传统的陶瓷原料,通过多元复合熔剂体系对建筑陶瓷坯体性能影响的深入研究与优化,在明显降低产品烧结温度(100℃)的同时,成功制备出了1100℃以下烧结,且性能符合并高于国家玻化砖标准的产品。研究发现,合理设计运用多元复合熔剂,促使坯体在烧成中逐渐产生低共熔液相,是有效解决建陶产品在超低温快速烧成中常见的烧成温度范围窄、易变形等瓶颈难题的技术关键。

    2012年06期 v.19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1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8 ]
  • 两步烧结对SiC/纳米SiB_6复合陶瓷性能的影响

    张玲洁;盛建松;郭兴忠;杨辉;

    以纳米SiB6颗粒为增强相,YAG为烧结助剂,采用无压液相烧结技术制备了SiC/纳米SiB6复合陶瓷,主要研究两步烧结对复合陶瓷烧结特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步烧结对复合陶瓷的烧结性能和力学性能有一定的影响。第一步烧结温度由1850℃升至1900℃,SiC/纳米SiB6复合陶瓷的收缩率、失重率和相对密度增加,抗弯强度和维氏硬度整体下降;而第二步烧结温度由1850℃升高到1900℃,复合陶瓷失重率增加,收缩率和相对密度下降,抗弯强度和维氏硬度均有所提高。

    2012年06期 v.19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8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5 ]
  • 宽体辊道窑在建陶行业中的节能分析

    王慧;刘晓红;曾令可;程小苏;刘华锋;

    随着陶瓷窑炉的不断发展和烧成技术的进步,宽体节能辊道窑越来越多,技术愈来愈成熟,节能效果越来越明显,本文从目前的水平分析宽体窑的技术特点和节能效果。

    2012年06期 v.19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8 ]
  • 用于RTO蓄热的红柱石陶瓷的研究

    吴建锋;成昊;徐晓虹;李坤;劳新斌;徐笑阳;丁小龙;

    采用蓄热材料将高温烟气的余热回收利用于预热助燃空气可以提高垃圾焚烧炉的效率,降低能耗。本文以红柱石为主要原料制备了用于垃圾焚烧炉的红柱石陶瓷蓄热体材料。测试了样品的吸水率、气孔率、体积密度、抗折强度和抗热震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面电子显微镜(SEM)和热膨胀仪等现代测试手段研究了样品相组成、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1420℃烧成的A5和A8配方样品性能较优,吸水率为0.1-0.87%,气孔率为0.24-1.98%,体积密度为2.28-2.43 g.cm-3,抗折强度为50.03-73.09MPa,抗热震性良好。A5样品(1420℃/2h)耐酸性为98.97%,耐碱性为97.72%,热膨胀系数为6.82×10-6℃-1。相组成分析表明,A5样品主晶相的为莫来石,A8样品为莫来石、碳化硅。SEM研究结果表明,样品中气孔分布均匀,平均尺寸为5-10μm,莫来石晶体被玻璃相包裹,赋予样品较高的强度,断裂方式主要是穿晶断裂和沿晶断裂相结合的断裂模式。可满足垃圾焚烧炉中的蓄热材料的要求。

    2012年06期 v.19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0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11 ]
  • 由故宫太和殿“金砖”的传统工艺思考高强砖的现代制备技术

    李治;程小苏;曾令可;

    古时将专供宫殿等重要建筑使用的一种高质量的铺地砖称为"金砖",因其质地坚硬,敲之若金属般铿然有声,故名"金砖"。本文主要论述了故宫太和殿"金砖"的传统工艺制备技术,其中包括原料制备、成型、干燥、烧成以及抛光打磨(雕花)工序,并指出了与之相对应的现代制备技术,为以后仿制此类高强砖提供借鉴。

    2012年06期 v.19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3 ]

专题评述

  • 无机保温材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旷峰华;张洪波;李自金;任瑞康;同继锋;李晓明;

    概述了我国目前常见的几种无机保温材料,对无机保温材料的主要性能进行了分析。展望了无机保温材料的发展趋势。

    2012年06期 v.19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下载次数:8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112 ]
  • 特种陶瓷的微波烧结技术及研究进展

    朱佑念;杨超;张晓东;杨军;王雄;

    本文介绍了微波烧结技术的原理及特点,全面综述了微波烧结特种陶瓷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微波烧结技术应用于特种陶瓷的发展趋势。

    2012年06期 v.19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2K]
    [下载次数:9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71 ]
  • 纳米陶瓷专利信息分析与发展趋势

    鄢春根;罗晓宁;唐敏;

    本文对我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1985年至2010年底公开(公告)的纳米陶瓷专利申请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分析了专利的总体趋势、申请类型、地域分布、法律状态、申请人和IPC的情况,并预测了其发展趋势。

    2012年06期 v.19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4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9 ]

技术交流

  • 日用陶瓷釉面针孔解决办法的探讨

    王伟林;龙德奇;

    本文论述了解决日用陶瓷釉面针孔缺陷的办法并指出容易导致釉面针孔的原料。

    2012年06期 v.19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1 ]
  • 《陶瓷废料回收利用技术》内容剖析

    曾令可;金雪莉;刘艳春;王慧;程小苏;刘华锋;

    为了实现陶瓷的低碳技术、解决陶瓷的污染问题,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陶瓷废料的来源、分类、国内外综合利用现状以及减轻陶瓷废料对环境的危害,节省资源及能源消耗。结合大量具体实例,从陶瓷废料的选取、制备原理、制备工艺、配方的掺杂改性以及制品的性能测试和表征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讨论,重点介绍了利用陶瓷废料制备各种制品的工艺过程、所生产产品的性能及用途,书中还对有关陶瓷废料的回收利用技术规范以及制品的内控标准等进行介绍,本书内容丰富,层次分明。期望本书能对陶瓷行业的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经济及可持续发展有所裨益。

    2012年06期 v.19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32 ]

企业管理

  • 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升级的对策研究——基于文化、艺术与商业融合的视角

    张纯;陈莎莉;

    近20年来,产业集群逐渐成长为地方经济增长的引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总结集群升级的一般模式,本文指出了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升级的特殊性,它不具备明显的规模经济优势,低成本竞争会导致对模仿创新的依赖。而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为传统集群升级注入了新鲜血液。基于文化、艺术与商业融合发展的视角,本文探讨了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升级的特色之路。

    2012年06期 v.19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58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