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洪海;王玉清;
成功地合成了含球霰石β-硅酸二钙生物骨水泥,目的是为了降低β-硅酸二钙骨水泥水化产物Ca(OH)_2的碱性对生物材料的不利影响,并提高β-硅酸二钙骨水泥的生物活性。将含球霰石与不含球霰石的β-硅酸二钙骨水泥浸泡到人体模拟液(SBF)中3天,使用XRD、SEM、EDS和FT-IR对其表面形成的羟基磷灰石进行分析与研究,发现含球霰石的β-硅酸二钙骨水泥的体外生物活性明显提高了;对水化改性后的β-硅酸二钙的凝结时间也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含球霰石的β-硅酸二钙骨水泥的羟基磷灰石形成能力更好,凝结时间(12±2 min)适合于临床操作的使用,是极具应用前景的骨修复替代材料。
2019年03期 v.26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1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 ] - 刘潮;李其江;吴隽;袁枫;张茂林;吴军明;
古陶瓷保护修复材料主要为有机材料。修复部位一般经过2-3年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色,这影响着古陶瓷的后期保存及陈展效果,故修复前选用抗色变能力较好的材料尤为重要。本研究选取AAA胶、509胶、Hxtal(NYL-1)、Araldite2020、Hexion五种常用材料,对其腻子样品进行四类加速老化实验。使用漫反射光谱和红外光谱对样品抗色变性能及变色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9胶抗色变能力均较好,Hxtal(NYL-1)有很好的抗紫外辐射能力,Hexion抗高温高湿能力较好,AAA胶抗色变能力均最差。影响材料色变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温度和紫外辐射,故在修复后应避光、控温保存。环氧胶粘剂老化变色的内因是胺类固化剂易于被氧化生成羰基等发色基团,所以想从根本上提高其抗色变能力,应选择更耐老化的固化剂。
2019年03期 v.26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7K] [下载次数:5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0 ] - 李云飞;汪和平;
通过分析陶板作为装配式地暖系统发热面材料的辐射采暖传热过程,研究陶板的厚度、凹槽的距离、凹槽的半径等因素对陶板内温度场的影响,并利用ANSYS中优化分析工具箱建立影响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响应面以及影响因素对陶板温度场影响的局部灵敏度大小。分析结果表明,在满足供热温度需求的前提下,陶板凹槽距离对温度场的影响最大,在对现有的陶板进行设计时,可以对陶板凹槽距离进行设计改进,以达到陶板作为发热面饰面材料时性能最优。
2019年03期 v.26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2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谭训彦;胡浪;李秋妍;何杰;张利剑;黄良平;
采用锂辉石为主要原料制备日用锂质瓷,研究了增塑剂和球磨时间对泥浆性能的影响,并在还原焰中烧成,得到的锂质瓷各项性能达到了使用要求。结果表明,坯料配方中膨润土的用量为15%、球磨时间为120 min时可以得到注浆性能合适的泥浆。1300℃还原焰烧成的锂质瓷吸水率为0.66%,体积密度为2.22×103 kg/m~3,线热膨胀系数为2.744×10~(-6)/℃,抗折强度为56.6 MPa,坯体白度为69.8,耐急冷急热性能10次不裂。XRD分析表明,主晶相为锂辉石固溶体,次晶相为堇青石。SEM观察表明,瓷体中含有均匀分布的10-30μm的气孔以及大量尺寸细小的针状晶体,长约3-6μm,直径约0.5μm,相互交织,有利于提高瓷体的耐急冷急热性能。
2019年03期 v.26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4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2 ] - 张艾丽;
介绍了陶瓷材料LDM法3D打印成型技术的工艺原理,阐述了一种适用于该法的紫砂泥料的制备技术,对满足LDM法3D打印成型工艺紫砂泥料的工艺参数进行了分析与量化控制,并测试了烧结后样品的密度和收缩率。
2019年03期 v.26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