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 烧结温度对粉煤灰—黄土基陶瓷膜支撑体的影响

    李苗雨;同帜;吴魁;孙若男;王琳涵;

    探究了不同烧结温度对粉煤灰—黄土基陶瓷膜支撑体性能的影响,并利用SEM、XRD等表征手段,对支撑体纯水通量、抗折强度、酸碱腐蚀率、显气孔率等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测试的性能指标中,除抗折强度外,纯水通量、酸碱腐蚀率、显气孔率均随烧结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烧结温度为1050℃、纯水通量为5272.42 L/(m2·h·MPa)、酸腐蚀率3.123%、碱腐蚀率0.093%、抗折强度3.824 MPa、显气孔率为29.681%时,支撑体性能最佳。

    2022年02期 v.29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5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Fe2O3对MgO-Al2O3-SiO2微晶玻璃体系微观结构的影响

    孙涛;刘立强;丁聪;张硕;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Fe_2O_3对MgO-Al_2O_3-SiO_2微晶玻璃体系微观结构的影响,从径向分布函数、桥氧数目、四面体数目和均方位移函数分析了不同Fe_2O_3含量下的微晶玻璃微观网络结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将Fe_2O_3加入到MgO-Al_2O_3-SiO_2微晶玻璃体系中,对Al-O、Si-O的径向分布函数影响很小;随着Fe_2O_3的增加,Al-O-Si、Al-O-Al、Si-O-Si、[SiO_4]和[AlO_4]的含量减少,Fe-O-Si、Fe-O-Al和[FeO_4]的含量增加,而Al~(3+)和Si~(4+)的均方位移是先增大后减小。当Fe_2O_3含量为4.0%时,Al~(3+)和Si~(4+)的均方位移达到最大。

    2022年02期 v.29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9K]
    [下载次数: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稀土离子掺杂钛酸钙材料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本措吉;解玉龙;郭丽芳;郭倩妮;叶发萍;

    通过高温固相法,成功制备了CaTiO_3:Dy~(3+)纳米发光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分析(SEM)、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方法研究了镝的掺杂量对微观形貌和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X-射线衍射峰强度随着Dy~(3+)掺杂量的增加而增强。发射光谱范围为400 nm—650 nm发射光谱图中,当Dy~(3+)掺杂量为2%、4%、6%时,均在530 nm处出现了Dy~(3+)的特征发射峰;当Dy~(3+)掺杂量为8%时,出现三个明显的峰,分别位于530 nm、613 nm、618 nm处,与Dy~(3+)离子的~5D_0→~7F_2、~1D_2→~3H_4的跃迁发射有关。由于能量传递的作用,530 nm处Dy~(3+)的发射随Dy~(3+)掺杂量的增加逐渐增强。当掺杂量为8%时,发光强度减弱;当Dy~(3+)的掺杂量为6%时,其发光强度达到了最大值。同时,荧光寿命随Dy~(3+)掺杂量的增大而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与荧光强度的变化趋势一致。

    2022年02期 v.29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7K]
    [下载次数:6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陶瓷文物修复需求的石膏耐候性能研究

    贾涵辉;胡雨晴;温建华;周华;

    石膏是陶瓷文物保护最常用的填补材料。为筛选出性能优良、耐候性强的陶瓷文物修复用石膏材料,将模型石膏、建筑石膏、GRG石膏、牙科石膏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通过湿冷、湿热、干冷、干热一系列循环老化试验后,进行硬度测试、抗冲击测试、抗折度测试,并且通过显微镜观察评估各种石膏材料的耐老化性能,挑选硬度较大、抗折度强、耐候性强的石膏材料作为陶瓷修复材料。实验结果表明,牙科石膏性能最佳、耐候性较好,适合陶瓷文物的修复。

    2022年02期 v.29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1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熔融石英陶瓷反射体反射率的研究

    李计元;周乐;陈兴菲;周彩楼;

    陶瓷材料因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耐高温性、尺寸稳定、反射率高等特性,作为泵浦腔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实验以熔融石英为原料,研究了球磨240 min后粉料粒径的变化。用该粉料制备熔融石英陶瓷,研究粉料粒度、烧成温度对熔融石英陶瓷反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球磨240 min粉体D_(50)由7.2μm下降至3.1μm,而熔融石英陶瓷的相对反射率提高,在1200℃下烧成时反射率最高,主要与其气孔率有关。XRD分析表明:1200℃烧成的熔融石英陶瓷仍保持非晶态;烧成温度达到1300℃时,熔融石英陶瓷中出现方石英相,且随着烧成温度升高,非晶态的熔融石英向方石英转变。

    2022年02期 v.29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含水率对固态激发剂制备地质聚合物显微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丁二宝;胡海泉;曹春娥;陈云霞;徐炎;

    主要研究了固态激发剂制备地质聚合物样品中含水率对显微结构与抗折强度的影响,并对样品进行了XRD、SEM及EDS表征。结果表明:含水率为11%,混合料静置12 h时,抗折强度最大值为31.62 MPa。继续延长静置时间,样品抗折强度基本无变化;含水率过少或过多,均会引起样品结构中微裂纹的产生,使样品抗折强度下降。随静置时间的延长,养护后Na型针沸石相的特征衍射峰逐渐增强,形成一种硅铝摩尔比为1.13的单硅铝链状结构,其通过聚合生长方式朝不同方位穿插生长,最终形成针状聚集体形貌的沸石晶体,增大样品的抗折强度。

    2022年02期 v.29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3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以二水石膏为发泡剂制备多孔陶瓷及其性能研究

    蔺万鹏;王丽阁;龚伟;苏雪梅;

    以二氧化硅、氧化铝分析纯为主要原料,二水石膏为发泡剂制备多孔陶瓷,研究发泡剂的用量和烧成温度对多孔陶瓷导热系数、质量吸水率、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发泡剂用量和烧成温度的提高,多孔陶瓷的吸水率增大,抗压强度下降。当烧成温度1260℃,二水石膏用量6%时,制备的多孔陶瓷晶相主要为石英和镁橄榄石,吸水率6.83%、导热系数0.315 W/(m·K)、抗压强度13.68 MPa,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2022年02期 v.29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7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专题评述》

  • AlN粉体水解行为及其抗水解改性的研究进展

    何金秀;胡继林;陈博;邓如意;王佳程;

    氮化铝(AlN)由于具有一系列优良特性,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AlN原料的易水解性使其应用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对AlN粉体原料的水解行为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再进行表面改性,以提高AlN粉体原料的抗水解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综述了AlN粉体的水解行为及其抗水解改性的研究进展情况,并对现有抗水解改性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2022年02期 v.29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2K]
    [下载次数:8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古陶瓷研究》

  • 六安地区战国楚墓出土仿铜陶礼器及相关问题探析

    张有杰;

    仿铜陶礼器是指一种模仿同期或者早期铜器的一种礼制性陶器,一般均成组出现。近年来,六安地区发掘清理的战国时期楚墓中出土了一批精美的仿铜陶礼器,对于研究六安地区的文化面貌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根据六安地区战国楚墓中出土的仿铜陶礼器,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法可知,其主要受到了同时期楚文化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有本地文化的遗存以及部分中原地区的文化因素。同时,随着年代的发展,仿铜陶礼器逐渐丧失了早期表明身份等级的作用,至西汉中后期逐渐消失。

    2022年02期 v.29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1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试论中国古代外销瓷工艺与南洋瓷业发展关系(7世纪-19世纪)

    张菡夏;

    南洋地区作为中国瓷器主要外销市场之一,深受中国陶瓷文化的影响。中国陶瓷文化在南洋的传播过程中,与当地文化融合,从而促进了南洋地区瓷业的发展,并在该地区的文化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重要推进作用。从历史、艺术、工艺等角度,分析了中国古代外销瓷工艺对南洋地区瓷业发展的影响。

    2022年02期 v.29 5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7K]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科研与应用》

  • Ag3PO4抗菌剂制备及其在卫生陶瓷中的应用

    王宇梅;常宇成;吴传琦;赵英娜;张明熹;李锋锋;杨晖;赵晓畅;

    通过在透明釉中引入Ag_3PO_4抗菌剂,研制了一种Ag/Ag_3PO_4复合抗菌卫生陶瓷,用XRD对其晶相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抗菌、耐酸碱性及硬度。结果表明,该抗菌卫生陶瓷于1200℃烧成后,抗菌釉中的抗菌剂主晶相为Ag_3PO_4。对于革兰氏阴性大肠杆菌(E.coli)的抑制和杀灭能力可达99%以上,耐酸碱性和硬度均能满足卫生陶瓷必备的基本要求。

    2022年02期 v.29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陶瓷工业燃气梭式窑能效分析及能效标识体系的设想

    林娜;王国建;吴耀星;祝成翀;刘翰承;

    分析研究了景德镇地区陶瓷工业燃气梭式窑的能源利用情况,以及几种可以降低其能耗的燃烧技术和余热换热回收技术。提出了“陶瓷工业燃气梭式窑作为用能设备产品,可制定其能效等级评判标准,建立其能效标识体系,并对其实施能效标识制度”的建议,为陶瓷工业梭式窑的能效定级与节能评判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促使企业根据窑炉实际运行状况。采用先进技术配置高效节能的燃烧器与变频风机进行现有窑炉的节能改造;或是新建自动化控制程度更高的先进燃烧技术的节能窑炉以提高窑炉烧成的热效率和余热利用率,达到节能减碳的目的。

    2022年02期 v.29 6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陶瓷文化》

  • 北宋登封窑婴戏图瓷枕的形制与文化功能探析

    余孟杰;王佳佳;

    “登封窑”始烧于隋唐时期,北宋年间达到鼎盛,衰落于元代。登封窑烧制的瓷枕工艺精湛、纹饰精美、造型独特,立足于多元的区域与亲民的世俗情感,备受广大民众喜爱。登封窑又将人文品质传承发扬,以装饰技艺著称于当时社会,是中原地区极具代表性的窑口,是北宋时期陶瓷装饰的集大成者,被誉为“中原民间第一窑”。瓷枕中的人物纹样大多采用当时盛行的婴戏图装饰。婴戏图蕴含吉祥寓意,与瓷枕的结合可谓是相得益彰、天作之合。

    2022年02期 v.29 7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关于日本现代陶瓷艺术“物性”之思考

    刘梦;章婷;

    受新陶艺观念影响,日本率先引发了对陶瓷“物性”的思考,即:向陶土和陶艺存在原点的回归,完成了陶瓷材料的现代艺术表现。对陶瓷“物性”的追问是20世纪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转向和思考。本文就陶瓷“物性”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2022年02期 v.29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5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企业管理》

  •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景德镇“专精特新”型陶瓷企业成本管控探析

    李丰禾;张纯;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疫情防控常态化成为当今时代的特征。在疫情的影响下,经济发展经历了衰退到逐渐回温,而对企业而言,疫情依旧给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景德镇“专精特新”型陶瓷企业近几年处在高速发展阶段,也为当地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本文以景德镇“专精特新”型陶瓷企业为中心,探讨其成本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受到的影响,并提出相应措施,以期有助于企业的发展。

    2022年02期 v.29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0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陶艺纵横》

  • “勇往直前”系列浮雕瓷板画的艺术特点与创新

    李清;

    釉中彩绘浮雕瓷板既体现了工匠型艺术家对各种科技和材料的掌握,又表现出不墨守成规的特点,也同样体现了陶瓷艺术作品上“技艺融合”的理念。文中对其原创的釉中彩绘浮雕瓷板画在美学思想、工艺技术等方面的创新进行了说明,结合与时俱进的创新艺术灵感,并将“技艺融合”的创新理念融入创作“勇往直前”系列浮雕瓷板画中。

    2022年02期 v.29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9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