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彦晖;程寓;尹朝辉;汪振华;
采用火花等离子烧结法制备AlN-Al_2O_3梯度功能材料,研究了梯度过渡层层数对AlN-Al_2O_3梯度功能材料界面处残余应力的影响。通过测量功能梯度材料结合面处的抗剪强度对AlN-Al_2O_3的连接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当梯度功能材料层数11层时,两种陶瓷之间的抗剪强度提高到106.9 MPa,实现了AlN与Al_2O_3之间的高强度连接。
2025年03期 v.32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1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王辉军;边华英;陈虎;韩铭;王学涛;
盐浴镀是一种金刚石表面金属化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镀层可与金刚石形成化学结合等优点,但是,高的盐浴温度影响金刚石颗粒性能,且热耗多、成本高。本研究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确定金刚石与Ti粉的比例及MgCl_2对盐浴镀钛重要影响,通过MgCl_2和其他氯盐混合,探究金刚石低温盐浴镀钛的可能性,改变熔盐组合和试验温度制备镀钛金刚石样品,并借助形貌观察、性能检测、SEM、EDS、XRD等表征手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金刚石与Ti粉质量比为1.0∶1.5,在MgCl_2-KCl-CaCl_2混合熔盐环境下,在650℃保温90min可在金刚石表面形成Ti和TiC冶金及化学键合复合镀层结构,镀覆效果最佳。镀层虽薄但完整连续,增重率为1.35%,单颗粒抗压强度为1038 N,比未镀钛金刚石单颗粒抗压强度882 N提升15%以上。
2025年03期 v.32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9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刘干平;李刘旒;刘小文;
以70%钾长石与30%石灰石比例配制成的釉为基础,分别添加15%高岭土和10%石英,按网格法配制成36种0.3K_2O-0.7CaO-Al_2O_3-SiO_2系列的釉,施于白胎上。改变开始还原温度在不同气氛下烧制,观察各烧成样品的釉色变化与显微结构,推算出釉的始熔温度,并对该系列釉的始熔温度、高温黏度、分相和析晶、热膨胀系数以及釉的呈色等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和讨论。
2025年03期 v.32 2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5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戴亚鹏;涂彦珣;徐大余;文圆;敖敏;
日用陶瓷制品铅镉迁移状况直接关乎消费者的健康安全。为全面掌握日用陶瓷制品花面装饰的铅镉迁移安全状况,本文结合日用陶瓷制品现行标准体系,通过分析近年来省级监督抽查有关情况,详细梳理日用陶瓷制品花面装饰铅镉迁移安全状况及潜在风险,深入分析了制约日用陶瓷制品质量安全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日用陶瓷制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和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对策和建议。
2025年03期 v.32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7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周璐;王晓燕;
氰基丙烯酸酯系胶粘剂(以下简称α-胶)被应用于粘接胎体致密性较高或破碎情况严重的瓷器类文物,但目前没有统一的使用标准,主要基于个人经验,亦尚未见与其使用条件、耐老化性能等有关的研究,无法对修复后的瓷器类文物的保藏提出针对性的科学建议。基于此,本文选取符合瓷器类文物特殊要求的,在瓷器类文物保护修复中较常使用的四种α-胶(卡夫特K-4495、LOCTITE 401、502 T-1、Ergo 5800)进行对比研究,采用干热、湿热两种老化方法,通过检测老化前后胶粘剂的拉伸剪切强度、显微形貌以及结构变化分析其耐老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卡夫特K-4495胶粘剂的耐老化性能最优,在高湿环境下更易造成胶粘剂老化变性。
2025年03期 v.32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5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朱永红;姜涛;李蔓华;
陶瓷辊道窑烧成温度是影响陶瓷成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因而陶瓷辊道窑温度控制至关重要。针对目前辊道窑使用传统PID控制效果不理想,而使用模糊控制器又需要大量专家经验造成调试困难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陶瓷辊道窑温度自适应PID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深度强化学习TD3算法来自适应调整PID控制器参数,并采用Smith预估器来消除辊道窑系统时滞的影响,从而较好地实现对陶瓷辊道窑温度的控制。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针对陶瓷辊道窑温度控制,本文基于Smith预估补偿的TD3的自适应PID控制比传统PID控制、Smith-PID控制、Smith-模糊PID控制均方差减少了5.58~11.42。因此,本文提出的控制方法有效可行,为提高陶瓷辊道窑温度控制效果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与应用前景。
2025年03期 v.32 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0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